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经典,日产精品码2码三码四码区,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日本feerbbwdh少妇丰满

  • 1
    回復
  • 收藏
  • 點贊
  • 分享
  • 發(fā)新帖

125KW三電平三相光伏逆變器開發(fā)成功,和大家一起討論此技術及其發(fā)展與前景

我的125KW三電平三項光伏逆變器已經(jīng)成功有一段時間了,目前正在緊張的產品優(yōu)化過程中。

在設計期間遇見了很多場內場外的困擾,老板的懷疑,同事的嫉妒與排擠,工作量的壓力山大,市場的熱切需求。

但是最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將東西做了出來。回首看去已是感慨良深。

tek00567

tek00572

 

在設計本三電平三相逆變器的時候,沒有性價比高且更合理的驅動器,適配板,接口板以及驅動電源等作為參考。

全部都是我先規(guī)劃好,通過系統(tǒng)級仿真進行性能摸底和排查。并最終確定實際的產品形式。

大家知道,三電平不好搞定的原因主要是:

1、一個橋臂里開關管數(shù)量多了一倍,算法較兩電平復雜很多,我前期搭建了一個算法模型進行了摸底;

2、因為開關管數(shù)量多了一倍,因此整個系統(tǒng)的開關模型多了幾十倍。且由于IGBT是一個開關器件,有較大的寄生參數(shù),因此在開關過程中的傳導問題與傳統(tǒng)的三相半橋系統(tǒng)比較差;

3、三電平系統(tǒng)電路輸入側有一個中點電位點,因此導致系統(tǒng)中生成了三個環(huán)路,帶來的輻射問題也比較突出;

4、中點電位在開關過程中是跳躍不停的,抑制中點電位漂移是比較難處理的。我在實驗中根據(jù)對IGBT器件、安規(guī)、EMC和系統(tǒng)集成的經(jīng)驗和認識。無需算法修改,也無需外加輔助電路的情況下,順利地抑制了中點電位不平衡的問題。每個IGBT輸出的Vce都基本上等于方波,無振蕩或跌落。

  

 

tek00569

 

歡迎與大家多交流溝通。

 

全部回復(93)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milandini
LV.4
2
2013-09-30 15:54

基于相同的寄生參數(shù),僅僅是拓撲結構的不同(傳統(tǒng)半橋三相逆變器&I型三電平三相逆變器)

 

傳統(tǒng)半橋型三相逆變器的傳導EMI特性模擬

 

I型三電平三相逆變器的傳導EMI特性模擬

 

兩者之間的對比

 

作為器件本身,IGBT就是應用在高壓領域的開關器件。

現(xiàn)在各大廠的IGBT為了減小開關損耗,不斷加快IGBT的Ton及Toff。

伴隨這開關動作的發(fā)生,伴隨著的即是dV/dt以及dI/dt的快速變化。

而IGBT是連接到散熱器上的,通過散熱器形成了一個個寄生電容,這就是耦合的通路。

特別是三電平,IGBT的數(shù)量增多了,開關切換的復雜性增加了,增大了被騷擾的可能性。不僅僅傳導也包括輻射。

因此在設計三電平逆變器IGBT的驅動器時必須在EMI方面多下功夫。

0
回復
2013-10-03 16:12
不知兄臺是如何解決中點平衡問題的?增大母線電容?電路結構布局?還有你貼的第一個圖的工頻周期是月27毫秒,應該是離網(wǎng)的波形吧?
2
回復
tampo
LV.2
4
2013-10-03 21:13
兄臺當初怎會選用I型而不是T行呢??
目前我在制作T型中。
還有想請教,看兄臺的PWM打12.5kHz,請問你的ADC取樣頻率多少??
0
回復
milandini
LV.4
5
2013-10-03 21:15
@逆變器學習
不知兄臺是如何解決中點平衡問題的?增大母線電容?電路結構布局?還有你貼的第一個圖的工頻周期是月27毫秒,應該是離網(wǎng)的波形吧?

兄弟,您好,十一期間帶老婆到處逛逛,回復得較晚,勿怪!

 

是的,這是離網(wǎng)測試的波形。我從450V母線一直測試到860V母線,期間關注各個IGBT的Vce和Vge波形。并抓了線電壓的波形。

中點平衡問題也困惑了我很久。首先,必須得想清楚中點電位跳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系統(tǒng)是T型三電平,以這個系統(tǒng)來說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1#與4#的中點,也即是負載輸出點的電平是隨著1#與4#的開關動作而在+Vbus/2與-Vbus/2之間不停地跳躍。我的解決辦法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處理。

0
回復
milandini
LV.4
6
2013-10-03 21:18
@tampo
兄臺當初怎會選用I型而不是T行呢??目前我在制作T型中。還有想請教,看兄臺的PWM打12.5kHz,請問你的ADC取樣頻率多少??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極管鉗位導致充放電回路不一致,會帶來比較麻煩的EMI問題。

而且從理論上分析,T型只有1#與4#管走功率,2#與3#只是角度補償。因此損耗基本都發(fā)生在1#與4#上。

而I型1#、2#、3#與4#都要過功率。再加上鉗位二極管的損耗,因此I型三電平的效率并沒有T型好。

目前T型是三電平的主流。

0
回復
milandini
LV.4
7
2013-10-03 21:35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極管鉗位導致充放電回路不一致,會帶來比較麻煩的EMI問題。而且從理論上分析,T型只有1#與4#管走功率,2#與3#只是角度補償。因此損耗基本都發(fā)生在1#與4#上。而I型1#、2#、3#與4#都要過功率。再加上鉗位二極管的損耗,因此I型三電平的效率并沒有T型好。目前T型是三電平的主流。
 
0
回復
2013-10-03 22:41
@milandini
兄弟,您好,十一期間帶老婆到處逛逛,回復得較晚,勿怪! 是的,這是離網(wǎng)測試的波形。我從450V母線一直測試到860V母線,期間關注各個IGBT的Vce和Vge波形。并抓了線電壓的波形。中點平衡問題也困惑了我很久。首先,必須得想清楚中點電位跳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系統(tǒng)是T型三電平,以這個系統(tǒng)來說明。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1#與4#的中點,也即是負載輸出點的電平是隨著1#與4#的開關動作而在+Vbus/2與-Vbus/2之間不停地跳躍。我的解決辦法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處理。

不知兄臺可否貼上并網(wǎng)電流波形,欣賞一下,呵呵!

另,請問兄臺為何開發(fā)125KW的光伏逆變器機型?效率比兩電平的更高?還是體積更小成本更低?還是想以后多臺并聯(lián)做500KW???

0
回復
milandini
LV.4
9
2013-10-04 07:51
@逆變器學習
不知兄臺可否貼上并網(wǎng)電流波形,欣賞一下,呵呵!另,請問兄臺為何開發(fā)125KW的光伏逆變器機型?效率比兩電平的更高?還是體積更小成本更低?還是想以后多臺并聯(lián)做500KW???

在提高了開關管的開關頻率之后,三電平效率肯定比兩電平更高。損耗要小。

發(fā)熱也會小一些,熱設計可以做得更緊湊,用更小的結構或散熱器。

三電平在高頻下有優(yōu)勢。

且由于諧波含量小,濾波器也可以做小一些。

總體來說,有兩大優(yōu)勢:諧波含量小、成本。

0
回復
tampo
LV.2
10
2013-10-04 09:24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極管鉗位導致充放電回路不一致,會帶來比較麻煩的EMI問題。而且從理論上分析,T型只有1#與4#管走功率,2#與3#只是角度補償。因此損耗基本都發(fā)生在1#與4#上。而I型1#、2#、3#與4#都要過功率。再加上鉗位二極管的損耗,因此I型三電平的效率并沒有T型好。目前T型是三電平的主流。
當初有個IGBT供應商說我怎做T型的?很奇怪,他說大家都做I型的,害的我心里不踏實。
兄弟遇到的困擾我也有(忌妒與懷疑),我是做UPS的,目前已做出3KW的功率,與兄弟你還差很大一節(jié)呢! 呵呵!
英雄所見略同。兄弟的話讓我大大安心了!兄弟你是個好模范!節(jié)慶愉快!
0
回復
tampo
LV.2
11
2013-10-04 09:46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極管鉗位導致充放電回路不一致,會帶來比較麻煩的EMI問題。而且從理論上分析,T型只有1#與4#管走功率,2#與3#只是角度補償。因此損耗基本都發(fā)生在1#與4#上。而I型1#、2#、3#與4#都要過功率。再加上鉗位二極管的損耗,因此I型三電平的效率并沒有T型好。目前T型是三電平的主流。

  我測量R與S相電感前的電壓,怎與兄臺的不同??

 

0
回復
milandini
LV.4
12
2013-10-04 12:16
@tampo
  我測量R與S相電感前的電壓,怎與兄臺的不同??[圖片] 

我覺得,從你這個波形來看,中點不平衡很明顯,呈波浪狀抖動。

此外,您的IGBT的Vce諧振也可能比較劇烈。

您的最大功率是多少?母線電壓在什么范圍變化?額定電壓是多少?

0
回復
tampo
LV.2
13
2013-10-04 17:14
@milandini
我覺得,從你這個波形來看,中點不平衡很明顯,呈波浪狀抖動。此外,您的IGBT的Vce諧振也可能比較劇烈。您的最大功率是多少?母線電壓在什么范圍變化?額定電壓是多少?
我的直流母線是正負270V,是由市電經(jīng)整流橋整流出來的,震蕩應該是電容量不足吧。
輸出的電壓是AC110V,這是空載的波形,預計要做到3kW。
剛經(jīng)由模擬改變了3 4IGBT的控制,也成功的與您的波形相同了。
左圖是我原本的切換,右圖是搞了半天模擬出來的。但效果差別在哪還是不知道。
Vce諧振指的是??
 
0
回復
milandini
LV.4
14
2013-10-04 17:24
@tampo
我的直流母線是正負270V,是由市電經(jīng)整流橋整流出來的,震蕩應該是電容量不足吧。輸出的電壓是AC110V,這是空載的波形,預計要做到3kW。剛經(jīng)由模擬改變了34IGBT的控制,也成功的與您的波形相同了。左圖是我原本的切換,右圖是搞了半天模擬出來的。但效果差別在哪還是不知道。Vce諧振指的是??[圖片] 

根據(jù)你的測試波形,你的母線應該不止你說的這么多。

應該有700V左右母線了。

你這不是微型光伏逆變器吧??

0
回復
2013-10-04 22:37
@milandini
在提高了開關管的開關頻率之后,三電平效率肯定比兩電平更高。損耗要小。發(fā)熱也會小一些,熱設計可以做得更緊湊,用更小的結構或散熱器。三電平在高頻下有優(yōu)勢。且由于諧波含量小,濾波器也可以做小一些。總體來說,有兩大優(yōu)勢:諧波含量小、成本。

不知兄臺的三電平逆變器最高效率和歐洲效率能到多少呢?呵呵!

0
回復
milandini
LV.4
16
2013-10-05 09:07
@逆變器學習
不知兄臺的三電平逆變器最高效率和歐洲效率能到多少呢?呵呵!

評介一個逆變器效率好壞,主要看以下幾個地方:

我指的是中大功率逆變器,小功率逆變器這方面要好做很多。

1、母排的設計導致的功率損失,這其中主要包括電阻性能量損失。如果母排設計不合理的話,母排上會有較強臨近效應以及集膚效應,導致功率母排的某些地方電流密度過大,會加劇功率損失。同時也會導致雜散電感過大。目前國內對母排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的人比較少,可以從我的測試結果看得出來,我處理得很合理。波形均很方正。;

2、由于雜散電感的存在會導致諧振,帶來的能量損失也不能忽略。這是很多工程師應用開關管,特別是IGBT模塊時沒有注意的地方。我的波形基本上都是方波,諧振已經(jīng)被我用一些方法抑制住了。我的測試系統(tǒng)是沒有加任何的IGBT吸收電容的,這樣也可以節(jié)省一些能量;

3、還有另外一些造成能量損失的原因,與拓撲結構以及算法相關。

4、盡量減少一些寄生參數(shù)的影響,比如寄生電容也會造成能量損失。

這幾個主要的方面處理好了,效率不是太大的問題。很多問題,突破了一點,特別是開關器件的應用突破,后面的很多問題,比如EMI、安規(guī)設計、環(huán)境適應性、熱設計、效率、波形畸變率等等都好做得多。

設計者最好有全套的硬件及系統(tǒng)經(jīng)驗,這樣做逆變器將會事半功倍。

掌握合理的仿真工具將大大加速研制進程。推薦Saber和Psim工具。很多工程師喜歡用Matlab工具,個人該工具比較適合算法模擬,不太適合模擬實際電路。

0
回復
2013-10-05 11:14
@milandini
評介一個逆變器效率好壞,主要看以下幾個地方:我指的是中大功率逆變器,小功率逆變器這方面要好做很多。1、母排的設計導致的功率損失,這其中主要包括電阻性能量損失。如果母排設計不合理的話,母排上會有較強臨近效應以及集膚效應,導致功率母排的某些地方電流密度過大,會加劇功率損失。同時也會導致雜散電感過大。目前國內對母排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的人比較少,可以從我的測試結果看得出來,我處理得很合理。波形均很方正。;2、由于雜散電感的存在會導致諧振,帶來的能量損失也不能忽略。這是很多工程師應用開關管,特別是IGBT模塊時沒有注意的地方。我的波形基本上都是方波,諧振已經(jīng)被我用一些方法抑制住了。我的測試系統(tǒng)是沒有加任何的IGBT吸收電容的,這樣也可以節(jié)省一些能量;3、還有另外一些造成能量損失的原因,與拓撲結構以及算法相關。4、盡量減少一些寄生參數(shù)的影響,比如寄生電容也會造成能量損失。這幾個主要的方面處理好了,效率不是太大的問題。很多問題,突破了一點,特別是開關器件的應用突破,后面的很多問題,比如EMI、安規(guī)設計、環(huán)境適應性、熱設計、效率、波形畸變率等等都好做得多。設計者最好有全套的硬件及系統(tǒng)經(jīng)驗,這樣做逆變器將會事半功倍。掌握合理的仿真工具將大大加速研制進程。推薦Saber和Psim工具。很多工程師喜歡用Matlab工具,個人該工具比較適合算法模擬,不太適合模擬實際電路。
兄臺說的很有道理,但是要有實際數(shù)據(jù)來證明吧?呵呵!我的意思是指,你花了這么大的功夫在三電平上,最終效率可能還沒有兩電平的高?是不是有點白忙活了啊(雖然成本可能低了點)?哈哈,希望不是這樣!
0
回復
milandini
LV.4
18
2013-10-05 11:24
@逆變器學習
兄臺說的很有道理,但是要有實際數(shù)據(jù)來證明吧?呵呵!我的意思是指,你花了這么大的功夫在三電平上,最終效率可能還沒有兩電平的高?是不是有點白忙活了?。m然成本可能低了點)?哈哈,希望不是這樣!

呵呵,老兄,你就放心吧。

三電平要體現(xiàn)出相對兩電平的優(yōu)勢就是提高開關頻率。損耗相對小,效率自然有提高的空間。

我不說我的產品,因為保密,請理解。

根據(jù)歐洲反饋回來的情況,效率要比兩電平高0.5至1個百分點。如果處理得好的話,還有提升空間。

就如同我說的,提高效率就要減少無謂的損耗,損耗又最主要在IGBT上面,這方面可做的文章很多。

0
回復
zsjzsj
LV.4
19
2013-10-05 12:57
高人,呵呵!
0
回復
milandini
LV.4
20
2013-10-05 13:05
@zsjzsj
高人,呵呵![圖片]
呵呵,謝謝支持,做了十幾年技術了,想找個機會和大家交流交流。
0
回復
milandini
LV.4
21
2013-10-05 13:20
@逆變器學習
兄臺說的很有道理,但是要有實際數(shù)據(jù)來證明吧?呵呵!我的意思是指,你花了這么大的功夫在三電平上,最終效率可能還沒有兩電平的高?是不是有點白忙活了?。m然成本可能低了點)?哈哈,希望不是這樣!

另外,在歐美三電平已經(jīng)是主流了。

在未來很多行業(yè)里,三電平必將取代傳統(tǒng)兩電平。

0
回復
tampo
LV.2
22
2013-10-07 08:19
@milandini
根據(jù)你的測試波形,你的母線應該不止你說的這么多。應該有700V左右母線了。你這不是微型光伏逆變器吧??
上圖是模擬的波形,母線是800V,上上圖是實際量的波形,母線是540V。
我這逆變器是要給UPS用的呀。
0
回復
jiaoao
LV.9
23
2013-10-07 22:15
@milandini
呵呵,謝謝支持,做了十幾年技術了,想找個機會和大家交流交流。
我們做高頻電抗器可以提供樣機試用
0
回復
milandini
LV.4
24
2013-10-08 09:53
@jiaoao
我們做高頻電抗器可以提供樣機試用
好啊,歡迎,請與我聯(lián)系,信息已經(jīng)短給您了。
0
回復
wongjames
LV.1
25
2013-10-08 15:59
@milandini
兄弟,我做的就是T型,I型用二極管鉗位導致充放電回路不一致,會帶來比較麻煩的EMI問題。而且從理論上分析,T型只有1#與4#管走功率,2#與3#只是角度補償。因此損耗基本都發(fā)生在1#與4#上。而I型1#、2#、3#與4#都要過功率。再加上鉗位二極管的損耗,因此I型三電平的效率并沒有T型好。目前T型是三電平的主流。

I型有個最大的問題,由于管子采用600V左右的管子,當高壓時比較容易出現(xiàn)分壓不均導致管子失效,這是采用I字型最大的問題,需要在調制及硬件上進行仔細處理才能避免。但總會有類似隱患。而采用T字型架構,最大的好處是采用1200V管子,不會出現(xiàn)電壓失效問題。

目前采用T字型的架構才是主流趨勢。

0
回復
wongjames
LV.1
26
2013-10-08 16:02
@逆變器學習
不知兄臺的三電平逆變器最高效率和歐洲效率能到多少呢?呵呵!
我們采用I字型架構20KW逆變器,最高效率可以做到99.08%,歐效可以做到98.6%,哈哈
0
回復
milandini
LV.4
27
2013-10-17 14:43
@wongjames
我們采用I字型架構20KW逆變器,最高效率可以做到99.08%,歐效可以做到98.6%,哈哈

中小功率要好做得多,主要是電流密度較小,20KW光伏逆變器的母線電壓大概在300-400V,電壓變化率以及電流變化率也不大,很多問題不太嚴酷,要好做一些,工程師很大部分考慮的是成本控制。

如果把母線電壓調整到更高電壓,很多問題就會暴露出來的。

0
回復
milandini
LV.4
28
2013-10-17 14:49
@wongjames
I型有個最大的問題,由于管子采用600V左右的管子,當高壓時比較容易出現(xiàn)分壓不均導致管子失效,這是采用I字型最大的問題,需要在調制及硬件上進行仔細處理才能避免。但總會有類似隱患。而采用T字型架構,最大的好處是采用1200V管子,不會出現(xiàn)電壓失效問題。目前采用T字型的架構才是主流趨勢。

I型的問題主要在幾個方面:

1、I型有長換流回路和短環(huán)流回路,設計時雜散電感與電壓尖峰的問題較難消除,容易造成嚴重的EMC問題,T型三電平只有一個換流回路,要好處理一些;

2、I型關斷時必須先關外管,再管內管,如果次序錯誤,容易造成損壞;

3、I型一個橋臂里面有四個IGBT和兩個二極管,且均要過功率,因此當頻率低于16KHz時,效率沒有T型三電平高。當頻率高于16KHz時,I型比T型效率高;

4、由于I型要提高效率則必須提高頻率,這樣損耗相對就提高了,熱設計代價會比較大;

 
0
回復
wansui126
LV.2
29
2013-10-17 16:59
中點平衡不采取控制措施的話會炸機的
0
回復
milandini
LV.4
30
2013-10-17 17:05
@wansui126
中點平衡不采取控制措施的話會炸機的

如果系統(tǒng)已經(jīng)解決了中點平衡問題,炸機的可能性會很低的。

當然最好有軟件采取控制措施的話,就有雙保險。

硬件沒調好,只單純靠軟件控制措施來抑制中點電位不平衡的話(實際就是控制幾個IGBT的開關,三電平本身是靠這兩個IGBT的開關調配來進行角度補償?shù)模┕倘荒芤欢ǔ潭壬弦种浦悬c電位的抖動,但是治標不治本。后果是打亂了三電平角度補償?shù)墓δ?,會造成諧波增加,這與使用三電平的初衷相違。

0
回復
wongjames
LV.1
31
2013-10-25 15:05
@milandini
I型的問題主要在幾個方面:1、I型有長換流回路和短環(huán)流回路,設計時雜散電感與電壓尖峰的問題較難消除,容易造成嚴重的EMC問題,T型三電平只有一個換流回路,要好處理一些;2、I型關斷時必須先關外管,再管內管,如果次序錯誤,容易造成損壞;3、I型一個橋臂里面有四個IGBT和兩個二極管,且均要過功率,因此當頻率低于16KHz時,效率沒有T型三電平高。當頻率高于16KHz時,I型比T型效率高;4、由于I型要提高效率則必須提高頻率,這樣損耗相對就提高了,熱設計代價會比較大; 

1.沒有這么復雜的回路考慮,只需要采用正確的PWM調制,同時PCB layout時注意分布,一般情況下,電壓尖峰情況不會出現(xiàn)。

2.開通時先開內管,再開外管,關斷時先關外管,再關內管,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次序,但是有時在正常運行時,由于市電變化導致的管子切換,這才是最復雜的,也是最難找到的隱形炸機問題,所以需要對PWM進行處理。

3.要想效率達到最高,甚至可以IGBT與mos互用這種方法


0
回復
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