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经典,日产精品码2码三码四码区,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日本feerbbwdh少妇丰满

  • 回復
  • 收藏
  • 點贊
  • 分享
  • 發(fā)新帖

逆變氣保焊機

  
全部回復(30)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2011-01-18 09:07
 
0
回復
2011-01-18 09:08
@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圖片] 
 
0
回復
2011-01-18 09:09
@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圖片] 
  
0
回復
2011-01-19 10:15

你們公司具體地址在哪里?我們準備過去了解一下

0
回復
2011-01-22 18:09
@上海逆變
你們公司具體地址在哪里?我們準備過去了解一下

聽說奧太查過i你們公司了,怎么解決的哦?

0
回復
2011-01-26 14:03
@上海逆變
聽說奧太查過i你們公司了,怎么解決的哦?[圖片]
是啊,
0
回復
2011-02-07 16:50
@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圖片]是啊,

電焊機,是機械行業(yè)的一個重要分支行業(yè),因為每個與金屬有關的產品生產廠家多多少少都會用到焊機,從手工焊、CO2焊、埋弧焊、自動化焊機、智能化機器人焊接,這是一個幾千億的行業(yè)。從我銷售人員的對市場信息的了解來看,電焊機的市場需要量下降不少,感覺有壓迫感。因為機械設備一般可以用到5年以上,我們市場需求主要是靠:1、廠家要擴大生產;2、新建開廠家;3、更新?lián)Q代的,這三點在金融風暴之下仿佛都在放慢。在粥少僧不少的情況下,整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強者生存的市場準則下,肯定有部分僧在爭食中要倒下。

    上半年,由于鋼材價格的上漲的離普,使得很多企業(yè)的利潤被剪刀差剪沒法生存,特別是加工企業(yè)。上半年我去回訪一客戶,他說他廠里的訂單是在鋼材漲價之剪簽的合同,所以現(xiàn)在“做得越多虧得越多”,因此他們只能一拖再拖客戶的貨,巴不得取消訂單。這樣的加工型廠家不出少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原來的設備都沒有全部處于使用狀態(tài),更不會添加新設備了。

    小企業(yè)如此,大企業(yè)的境況也不樂觀,因為大企業(yè)一般有做外貿,現(xiàn)在歐美市場不景氣,很多去年下的單子本來排到今年下半年,現(xiàn)在他們取消訂單了,這在佛山的某家大型的家電企業(yè)原來讓我做的焊接機器人方案現(xiàn)在要推執(zhí)行、某些鋼結構企業(yè)的焊接耗材(焊絲/配件)明顯需求下降里可見一斑。以陶瓷、家具、五金、家電為主業(yè)的佛山,房地產一不景氣,這些產業(yè)鏈都受牽連的情況下,很多企業(yè)處在邊緣狀態(tài)。

    從失業(yè)人員來看,當然還有很多外貿加工廠處于隱性失業(yè)狀態(tài),也就是現(xiàn)在在放假,等有訂單來了做馬上招回。還有很多企業(yè)在養(yǎng)人的狀態(tài),說用前面賺的錢來養(yǎng)住工人,這種有實力的企業(yè)才能熬得過冬天,沒實力的只能死在這個冬天里。當然這種狀態(tài)的企業(yè)占總比例的不是很大。

    再從業(yè)內來看,以前向同行調貨,他們好象懶得理你。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上午打電話過去問問價沒有下單,下午他就派人送貨過來了。部分廠家也是,以前很牛逼,現(xiàn)在只要說這邊有需求,馬上開個車過來了,表現(xiàn)相當積極。部分小型電焊機生產廠家也處在虧損狀態(tài)。大型焊機廠家原計劃擴張的,步驟也在入慢。

    所以現(xiàn)在終天還剛剛開始,明年還要面臨嚴冬。馬云說過:今天很艱難,明天也很艱難,后天很美好!

    看到悲觀的一面同時也看到樂觀的一面,現(xiàn)在也有部分外貿型企業(yè)在接觸過程中了解到他們的業(yè)績相當不錯,特別是高端市場(鋁/不銹鋼家具等),所以他們也在添置設備,上自動生產線。內銷的產品生產商也是有效益很好的,鋼結構的還是有新廠家投產。還有中國的整體經濟還是處在穩(wěn)定上升的狀態(tài),國家投入4萬億拉動內需要,我們機械設備行業(yè)應該更有信心可以挺過嚴冬。

    窮則思變,相信:有危機,必有生機!

    第一種是以自動化焊機與智能化焊機為主的企業(yè)應該說是個機會,這是產業(yè)升級調整的方向。勞動法的出臺與用工成本上升,國內企業(yè)面臨升級的狀況,自動化與智能化焊接市場在上揚。這就對以專業(yè)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佛山市泰格威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來說,更是一個機會。佛山市泰格威焊接公司是以自動化焊機與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為主的技術服務型生產企業(yè),現(xiàn)在企業(yè)主開始被迫產業(yè)調整,他們調整方向就是尋找生產效率高的生產工藝或生產線,這時就體現(xiàn)出專業(yè)技術的競爭優(yōu)勢。

    第二種是實力雄厚、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焊機生產企業(yè)應該說在冬天里過春天。原來習慣于用進口焊接設備的企業(yè),在艱難階段選用性價比高的國產焊機的也是一個趨勢。還有就是以價格打天下的小型企業(yè)的淘汰,在一定意義上把市場還給了品牌企業(yè)。所以國內做得比較大的幾家焊機企業(yè)(凱爾達、時代、奧太、滬工等)應該說在這個冬天里過一個小小的春天。

    第三種是技術創(chuàng)新型電焊機生產企業(yè),比如以DSP數(shù)字化焊機研發(fā)與生產的太原星云焊機,以軟件替代硬件、以DSP芯片及IGBT替代傳統(tǒng)的線路版及繞線組、一機六功能、可以MIG焊鋁/不銹鋼。性能上可以替代原來獨占這個行業(yè)(MIG焊鋁)的國外大品牌焊機,價格比國外焊機低一倍以上,在冬天里也具有一枝獨秀的潛力股。

    在危機之下,各家為生存血拼,拼的是資本、人才、技術、渠道、營銷、變通。我相信明年焊接行業(yè),以上三種類型企業(yè)會提前享受春曖花開的景象!

0
回復
2011-02-20 17:36
@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電焊機,是機械行業(yè)的一個重要分支行業(yè),因為每個與金屬有關的產品生產廠家多多少少都會用到焊機,從手工焊、CO2焊、埋弧焊、自動化焊機、智能化機器人焊接,這是一個幾千億的行業(yè)。從我銷售人員的對市場信息的了解來看,電焊機的市場需要量下降不少,感覺有壓迫感。因為機械設備一般可以用到5年以上,我們市場需求主要是靠:1、廠家要擴大生產;2、新建開廠家;3、更新?lián)Q代的,這三點在金融風暴之下仿佛都在放慢。在粥少僧不少的情況下,整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強者生存的市場準則下,肯定有部分僧在爭食中要倒下。    上半年,由于鋼材價格的上漲的離普,使得很多企業(yè)的利潤被剪刀差剪沒法生存,特別是加工企業(yè)。上半年我去回訪一客戶,他說他廠里的訂單是在鋼材漲價之剪簽的合同,所以現(xiàn)在“做得越多虧得越多”,因此他們只能一拖再拖客戶的貨,巴不得取消訂單。這樣的加工型廠家不出少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原來的設備都沒有全部處于使用狀態(tài),更不會添加新設備了。    小企業(yè)如此,大企業(yè)的境況也不樂觀,因為大企業(yè)一般有做外貿,現(xiàn)在歐美市場不景氣,很多去年下的單子本來排到今年下半年,現(xiàn)在他們取消訂單了,這在佛山的某家大型的家電企業(yè)原來讓我做的焊接機器人方案現(xiàn)在要推執(zhí)行、某些鋼結構企業(yè)的焊接耗材(焊絲/配件)明顯需求下降里可見一斑。以陶瓷、家具、五金、家電為主業(yè)的佛山,房地產一不景氣,這些產業(yè)鏈都受牽連的情況下,很多企業(yè)處在邊緣狀態(tài)。    從失業(yè)人員來看,當然還有很多外貿加工廠處于隱性失業(yè)狀態(tài),也就是現(xiàn)在在放假,等有訂單來了做馬上招回。還有很多企業(yè)在養(yǎng)人的狀態(tài),說用前面賺的錢來養(yǎng)住工人,這種有實力的企業(yè)才能熬得過冬天,沒實力的只能死在這個冬天里。當然這種狀態(tài)的企業(yè)占總比例的不是很大。    再從業(yè)內來看,以前向同行調貨,他們好象懶得理你。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上午打電話過去問問價沒有下單,下午他就派人送貨過來了。部分廠家也是,以前很牛逼,現(xiàn)在只要說這邊有需求,馬上開個車過來了,表現(xiàn)相當積極。部分小型電焊機生產廠家也處在虧損狀態(tài)。大型焊機廠家原計劃擴張的,步驟也在入慢。    所以現(xiàn)在終天還剛剛開始,明年還要面臨嚴冬。馬云說過:今天很艱難,明天也很艱難,后天很美好!    看到悲觀的一面同時也看到樂觀的一面,現(xiàn)在也有部分外貿型企業(yè)在接觸過程中了解到他們的業(yè)績相當不錯,特別是高端市場(鋁/不銹鋼家具等),所以他們也在添置設備,上自動生產線。內銷的產品生產商也是有效益很好的,鋼結構的還是有新廠家投產。還有中國的整體經濟還是處在穩(wěn)定上升的狀態(tài),國家投入4萬億拉動內需要,我們機械設備行業(yè)應該更有信心可以挺過嚴冬。    窮則思變,相信:有危機,必有生機!    第一種是以自動化焊機與智能化焊機為主的企業(yè)應該說是個機會,這是產業(yè)升級調整的方向。勞動法的出臺與用工成本上升,國內企業(yè)面臨升級的狀況,自動化與智能化焊接市場在上揚。這就對以專業(yè)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佛山市泰格威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來說,更是一個機會。佛山市泰格威焊接公司是以自動化焊機與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為主的技術服務型生產企業(yè),現(xiàn)在企業(yè)主開始被迫產業(yè)調整,他們調整方向就是尋找生產效率高的生產工藝或生產線,這時就體現(xiàn)出專業(yè)技術的競爭優(yōu)勢。    第二種是實力雄厚、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焊機生產企業(yè)應該說在冬天里過春天。原來習慣于用進口焊接設備的企業(yè),在艱難階段選用性價比高的國產焊機的也是一個趨勢。還有就是以價格打天下的小型企業(yè)的淘汰,在一定意義上把市場還給了品牌企業(yè)。所以國內做得比較大的幾家焊機企業(yè)(凱爾達、時代、奧太、滬工等)應該說在這個冬天里過一個小小的春天。    第三種是技術創(chuàng)新型電焊機生產企業(yè),比如以DSP數(shù)字化焊機研發(fā)與生產的太原星云焊機,以軟件替代硬件、以DSP芯片及IGBT替代傳統(tǒng)的線路版及繞線組、一機六功能、可以MIG焊鋁/不銹鋼。性能上可以替代原來獨占這個行業(yè)(MIG焊鋁)的國外大品牌焊機,價格比國外焊機低一倍以上,在冬天里也具有一枝獨秀的潛力股。    在危機之下,各家為生存血拼,拼的是資本、人才、技術、渠道、營銷、變通。我相信明年焊接行業(yè),以上三種類型企業(yè)會提前享受春曖花開的景象!

應該說是行業(yè)的暴利結束讓投資者無語。

0
回復
2011-02-20 20:03
@上海逆變
應該說是行業(yè)的暴利結束讓投資者無語。
暴利應該結束,多多搞研發(fā),拿出好產品來,與松下,米勒,福尼斯,OTC,三社等一比高低。
0
回復
2011-02-21 13:43
@輝煌焊接
暴利應該結束,多多搞研發(fā),拿出好產品來,與松下,米勒,福尼斯,OTC,三社等一比高低。
對滴
0
回復
jsxyp898
LV.6
12
2011-02-22 14:43
@上海逆變
對滴
現(xiàn)在哪里還有暴利的東西哦,除非壟斷的產品!
0
回復
liupeikun88
LV.2
13
2011-02-23 15:06
138437430電焊機維修交流群 一起探討
0
回復
2011-02-24 18:47
@上海逆變
應該說是行業(yè)的暴利結束讓投資者無語。
焊機行業(yè)同樣也逃不掉市場洗牌這一艱難過程的推演
[ 快恢復二極管 富士 ESAD92-02 ] [ 場效應管 富士 FMH23N50E ]
0
回復
2011-02-25 11:07
@liupeikun88
138437430電焊機維修交流群一起探討

這ZX7-400 IGBT模塊的  

0
回復
2011-03-11 10:22
@上海逆變
這ZX7-400IGBT模塊的[圖片] [圖片] 
焊機貼牌

 

1 什么是貼牌?

答:也稱OEM,簡稱為"代工生產",這種經營模式在國際上已運作多年,在社會化分工、專業(yè)化利益驅動下產生的,其基本含義是:按原單位(品牌單位)委托合同進行產品開發(fā)和制造,用原單位商標,由原單位銷售或經營的合作經營生產方式。企業(yè)為了加大其擁有資源在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配置,盡可能地減少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企業(yè)不直接進行生產,通過讓別的企業(yè)代為生產的方式來完成產品的生產任務。這樣,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費和加工費,而不必承擔設備折舊和自建工廠的負擔,可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靈活的按需下單。由此可促進成品業(yè)務形成新的經營優(yōu)勢,培養(yǎng)和壯大企業(yè)內在的擴張力,提高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為更高層次的資本運營創(chuàng)造條件和積累經驗。

2 貼牌的益處(如何把握貼牌商機)

答:OEM是一種分工基礎上的合作。它可以使不同的企業(yè)優(yōu)勢互補,進而有效地利用了已有產能。OEM對委托企業(yè)有著重大意義,自己用自己的資金擴張自己的產業(yè),不僅會面臨資金相對不足的問題,也會增加開發(fā)新產品的市場風險,影響新產品介入市場的速度。而采用OEM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
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象廠家一樣可以進行全國招商,在全國范圍進行銷售,不用象代理商受到區(qū)域限制。包裝盒可按照您的要求和意愿隨意設計,且包裝盒上的所有內容全部是您自己的。


3 我方授予貼牌的優(yōu)勢

答:1.我公司擁有全國唯一最大的焊機生產商。
2.采用了國際先進的生產流水線。
3.我們的產品高質量、耐用性強。


4 如何貼牌合作?

答:合作方式有兩種:一種由我方提供原料,然后進行簡單的包裝,就可上市了。另一種是合作者把其設計方案發(fā)過來,由我方負責印刷包裝,加工成品,然后把成品發(fā)貨過去。

0
回復
2011-03-11 10:24
@億泰逆變焊機
焊機貼牌 1什么是貼牌?答:也稱OEM,簡稱為"代工生產",這種經營模式在國際上已運作多年,在社會化分工、專業(yè)化利益驅動下產生的,其基本含義是:按原單位(品牌單位)委托合同進行產品開發(fā)和制造,用原單位商標,由原單位銷售或經營的合作經營生產方式。企業(yè)為了加大其擁有資源在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配置,盡可能地減少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企業(yè)不直接進行生產,通過讓別的企業(yè)代為生產的方式來完成產品的生產任務。這樣,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費和加工費,而不必承擔設備折舊和自建工廠的負擔,可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靈活的按需下單。由此可促進成品業(yè)務形成新的經營優(yōu)勢,培養(yǎng)和壯大企業(yè)內在的擴張力,提高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為更高層次的資本運營創(chuàng)造條件和積累經驗。2貼牌的益處(如何把握貼牌商機)答:OEM是一種分工基礎上的合作。它可以使不同的企業(yè)優(yōu)勢互補,進而有效地利用了已有產能。OEM對委托企業(yè)有著重大意義,自己用自己的資金擴張自己的產業(yè),不僅會面臨資金相對不足的問題,也會增加開發(fā)新產品的市場風險,影響新產品介入市場的速度。而采用OEM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象廠家一樣可以進行全國招商,在全國范圍進行銷售,不用象代理商受到區(qū)域限制。包裝盒可按照您的要求和意愿隨意設計,且包裝盒上的所有內容全部是您自己的。3我方授予貼牌的優(yōu)勢答:1.我公司擁有全國唯一最大的焊機生產商。2.采用了國際先進的生產流水線。3.我們的產品高質量、耐用性強。4如何貼牌合作?答:合作方式有兩種:一種由我方提供原料,然后進行簡單的包裝,就可上市了。另一種是合作者把其設計方案發(fā)過來,由我方負責印刷包裝,加工成品,然后把成品發(fā)貨過去。
焊接領域的標準化及合格評定——現(xiàn)狀與未來
作者:億泰焊機  出處: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按照ISO 9000的質量保證原則,一些“特殊過程”需要采取特殊程序、做充分的準備和持續(xù)的監(jiān)控,以便保證其加工質量。就焊接而言,為了確保焊接接頭產品的質量,企業(yè)應: (1)具備足夠的資源控制其焊接活動;
(2)從事焊接的各類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3)確保焊接工藝的合理選擇和使用;
(4)確保采用合適的設備、母材和焊接材料;
(5)具備有效的檢驗和糾正措施。
    從成本和效率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制定合適的標準并采用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是達到上述目標的捷徑,這就構成了當今國際社會焊接領域標準和認證的主題。
1 ISO焊接標準化現(xiàn)狀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內部,焊接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由“焊接及相關工藝技術委員會”(ISO/TC44)負責。ISO/TC44秘書處設在法國標準協(xié)會(AFNOR),該委員會目前下設9個技術委員會和3個工作組,現(xiàn)有66個成員國(其中P成員30個,O成員36個),中國目前以P成員的身份參加委員會的活動。ISO/TC44目前歸口的焊接標準數(shù)量為254項。
1.1最新動態(tài)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標準對經濟的影響和利益牽動效應愈發(fā)顯現(xiàn)。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競爭更加激烈。從1992年開始,在歐共體和歐盟建立共同市場的直接趨導下,歐洲標準得到迅猛發(fā)展。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對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在政策上做了相當大的調整。在這種在的氣候條件下,ISO焊接標準的產生也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目前,ISO焊接標準的起草、制定并非單純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機構(ISO)負責。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國際焊接學會(IIW)也得到授權,承擔了ISO焊接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了確保焊接領域內這些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順利開展,相關的規(guī)則也隨之誕生了,見表1。
    最近幾年來,ISO/TC44的標準化活動更加貼近市場和實際應用,標準更具實質性內涵。突出體現(xiàn)在標準化對象不僅僅包含了過去的術語、符號、代號、表示方法,而且直接面向那些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焊接材料、人員考試、焊接工藝評定、焊接工藝規(guī)程、缺欠質量分類及等級要求、焊接接頭的破壞性試驗和無損檢驗等。
    焊接材料由于在焊接過程中熔化并形成焊接接頭的組成部分,而對焊縫質量產生直接影響。ISO焊接材料標準的變化非常具有代表性。長期以來,ISO焊接材料一直是焊接標準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國家在焊接材料型號分類方面存在著難以協(xié)調的技術差異,這種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力學性能、沖擊值及溫度等方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了近20年。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IIW、ISO/TC44/SC3和CEN/TC121/SC3的共同努力下,有關各方終于達成了共識。ISO 2560標準經過了十余年的反復協(xié)商,終于在2002年頒布實施,并為其它ISO焊接材料標準以“同居”的方式,包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體系,將為五至十年后的真正統(tǒng)一奠定基礎。
    ISO 3834系列標準是ISO 9000的質量保證原理結合焊接實踐的產物。該系列標準來源于EN 729系列標準,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選擇和應用指南,后三部分給出了不同等級的焊接質量要求。標準為評估企業(yè)的焊接能力和指導建立可靠的焊接質量保證體系提供了指南。自1994年頒布實施以來,這套標準得到了高度關注,特別是標準中所描述的焊接質量控制的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人員認可、工藝評定、工藝過程、試驗和檢驗等)成為了標準化的熱點。以EN 729為準則的企業(yè)認證制度已經在歐洲普遍實行,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應。目前,新的ISO 3834系列標準已于2005年頒布實施,2005版標準由五部分組成,在原有四部分的基礎上,第五部分增加了便于應用的ISO文件指南。標準的修訂更益于焊接認證,其第六部分目前正在制定過程中,該部分實施指南。
    焊接人員資質和技能評定是質量保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照維也納協(xié)議,EN 719和EN 287系列標準分別被等同轉化為ISO 14731和ISO 9606系列標準。而且ISO 14731所規(guī)定的各類焊接人員資質要求,經過歐洲焊接聯(lián)合會(EWF)和國際焊接學會(IIW)細化,相應的國際焊接教育、培訓和認證制度已經在全球范圍普遍展開。
    選擇合適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是確保焊接質量的前提,而焊接工藝規(guī)程的確定則離不開工藝評定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EN 288系列標準的頒布為焊接工藝評定和規(guī)程的確定提供了參照依據。該系列標準隨后被ISO/TC44等同轉化為ISO 9956系列標準。由于焊接工藝的評定受母材種類、材料厚度、焊接方法的限制,ISO 9956系列標準無法涵蓋所有材料和方法的工藝評定和規(guī)程標準體系。這套標準體系不僅完全取代了原有的ISO 9956系列標準,而且試圖容納更多的材料和方法。目前,該體系中取代原ISO 9956的基礎通用部分標準已經完成,其延伸部分的一些標準(針對有色金屬母材和一些特殊方法的標準,既ISO 15614的后十部分和ISO 15609的后兩部分)尚在起草中。
1.2未來展望
    進入21世紀之后,國際標準化的重點轉向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以來的一系列經濟熱點。ISO/TC44將“標準化工作必須適應市場需要,滿足國際貿易”作為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準則,并據此在其“商務戰(zhàn)略”中劃定了工作重點,主要內容包括:
(1)焊接質量保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即進一步完善焊接工藝規(guī)程和評定、焊工考試、焊接質量要求方面的國際標準;
(2)焊接材料和焊接設備國際標準的完善;
(3)焊縫破壞性試驗和無損檢測國際標準的完善;
(4)焊接健康與安全(包括設備防護在內)國際標準的完善;
(5)前沿技術國際標準(諸如電子束和激光焊接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焊接認證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標準化的重點服務對象和應用舞臺;焊接標準化將向環(huán)保領域拓展和延伸;標準將成為新技術傳播和推廣的有力手段。
2  焊接領域內的合格評定
2.1 合格評定概述
    TBT協(xié)議在描述“合格評定”時,引用了ISO/IEC導則2規(guī)定的定義??陀^而言,這個定義是準確、完整的。而目前正在修訂的ISO/SEC 17000《合格評定——術語和通用原則》則對“合格評定”給出了更為通俗的說明,將其確定為“對有關產品、過程、體系、人員或機構合乎規(guī)定要求的展示”。
不論按照哪種定義,焊接領域內的合格評定都包含下述幾部分:
(1)對產品(包括母材、焊接材料、焊接結構等)的檢驗;
(2)對人員資質的確認;
(3)對焊接工藝評定;
(4)對企業(yè)焊接能力的認可。
    眾所周知,合格評定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關各方之間搭建信譽的橋梁,進而促進貿易和交往。這里所說的“有關各方”通常是由三方面利益主體構成;第一方為制造商或供貨商;第二方為采購商或用戶;第三方則為與前兩者不存在任何利益關系的中立方。如政府或監(jiān)督/中價機構。
     如果按照行為主體劃分的話,合格評定又可分成如下三類:
(1)第一方合格評定,由制造商或供貨商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為“供方的合格聲明”;
(2)第二方合格評定,由采購商或用行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為“驗收”或“拒收”;
(3)第三方合格評定,由中立主(通常是認證機構)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表現(xiàn)為“認證”或“注冊”。

    就獨立性、嚴格性、科學性和公正性而言,由認證機構(其資質和能力均經過嚴格審核并驗證合格)所進行的第三方合格評定無疑是上述三者中的佼佼者。這也是非合同環(huán)境條件下,市場上潛在的供需雙方熱衷于“認證的根本原因。
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焊接作為組裝工藝,通常被設置在制造流程的末端,因而對最終產品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是焊接被視為一種“關鍵技術的緣由。此外,由于其共性技術的專業(yè)特點和其“特殊過程”的緣故,用戶往往對制造商的信譽度要求較高,這就為各類焊接認證奠定了市場基礎。
2.2 焊接國際認證的起源及發(fā)展
    1972年,出于技術交流和成果分享的目的,歐洲焊接合作理事會(ECCW)宣告成立。ECCW在成立之初,其成員僅有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荷蘭和英國八個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出于歐洲一體化的需要,ECCW擴至整個歐共體成員,而后又面向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和東歐國家,其名稱也變更為“歐洲焊接、連接與切割聯(lián)合會”,簡稱為“歐洲焊接聯(lián)合會”(EWF)。
    歐洲市場的統(tǒng)一步伐實際上可以追溯至20世紀的80年代初期,并在90年代初始見端倪。其在焊接領域內的顯著標志:從1991年開始,EWF著手焊接領域人員培訓和認證體系的統(tǒng)一工作,如采用統(tǒng)一的歐洲標準強制取代各國的國家標準。在此基礎上,陸續(xù)制定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規(guī)定各類歐洲焊接技術人員最低要求的規(guī)則、指導體系的運行的操作規(guī)程和指南。在其后的若干年內,EWF的這套體系在其成員中得到了順利實施。
    1998年,IIW和EWF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期望在歐洲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基礎上,建立并推廣國際統(tǒng)一的IIW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EWF體系由此向歐洲以外國家和地區(qū)打開了大門。
    為了承接EWF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IIW也做了必要的準備。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IIW的XIV委(教育培訓委員會)調研、分析了各國焊接教育培訓的狀況,并起草了一系列與EWF規(guī)程內容等效的IIW規(guī)程,這些規(guī)程涉及焊接工程師、技術員、技師和技士的培訓和認證。1995年,IIW組建成立了VII委(授權與認證委員會),專門負責IIW認證體系的管理和運行。
    從1995年開始,事實上就有兩個類似的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EWF體系和IIW體系)在國際上同時運行。當然,這種狀況帶來的隱患就是未來任何程序的修改、調整和變化等可能導致體系差異,進而帶來互認矛盾。為此,IIW和EWF于1998年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決定:雙方合作發(fā)展國際統(tǒng)一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的體系,即采用統(tǒng)一的培訓課程、考試制度及證書。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IIW組建了專門的“國際授權機構”(IIW/IAB),負責兩個體系的融合,確保新體系在IIW成員范圍內得到順利實施。這意味著在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方面,IIW體系和EWF體系達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合二為一”了。
    對此EWF體系和IIW體系,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將EWF設計的焊接認證體系劃分為“人員認證”和“企業(yè)認證”兩個板塊,那么目前首先“傳播”到IIW體系中的則是人員認證的主體部分,見表2。  
過去幾年的實踐表明:與歐洲標準變成國際標準的模式非常相似,IIW現(xiàn)有的六類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程序均為源于相應的EWF體系。EWF體系對建設IIW認證大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3  焊接國際認證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勢態(tài)
    IIW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體系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建立以來,在IIW范圍內得到了普遍實施。目前,IIW/IAB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并得到了各成員國家授權機構(ANB)的有力支持。該認證體系包含了六類焊接人員(國際焊接工程師、國際焊接技術員、國際焊接技師、國際焊接技士、國際焊接質檢員和國際焊工)的培訓和認證程序。參加這個培訓和認證體系的成員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35個國家,其中,印度、墨西哥、塞爾維亞黑山共和國、新加坡目前在IIW/LABR的活動身份是申請成員。
    最近幾年以來,全球的年均認證數(shù)量一直保持在5000人左右,這充分表明:IIW的認證體系已經步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截止到2004年底,IIW/IAB發(fā)放的各類IIW焊接人員證書數(shù)量共計24379份,2004年的發(fā)證總數(shù)比上年度增長1.8%,具體認證統(tǒng)計情況參見表3和圖1。
    就IIW體系的運行而言,總體情況令人滿意。為了確保培訓和認證的有效實施,IIW/IAB對焊接人員的培訓程序做了比較周密的考慮。目前的培訓程序,在最初獲得授權后過渡期基礎上,安排了三種途徑以便操作:
(1)標準途徑;
(2)可選途徑;
(3)遠程教育。
    這些程序的制定很好地吸納了實際應用和市場方面的反饋建議,充分考慮了培訓人員已有的知識水平、學時、培訓模塊之間可能產生或存在著的矛盾,并在規(guī)程中做了恰當處理。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在保證培訓質量的前提下,達到降低培訓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IIW體系之所以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不能說與此無關。
    客觀而言,現(xiàn)有的IIW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IIW/IAB對此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并正在(或準備在今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斷加以完善。
就人員的培訓和認證而言,IIW/IAB在現(xiàn)有六類人員認證的基礎上,正在考慮做必要的拓展。
    目前IIW/IAB正在制定下列焊接人員的培訓和認證規(guī)程:
1)焊工教師:
2)塑料焊工:
3)焊接設計員:
4)焊接環(huán)境管理人員、評審員和技術專家。
    其中,焊工教師和塑料焊工培訓、認證程序的建立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歐洲的程序。換言之,也就是歐洲程序在時機成熟的條件下向IIW的“轉移”。而焊接設計和環(huán)境管理的人員認證,則是全新的領域。
    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焊接是制造流程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為它往往孤立于整個設計/制造系統(tǒng)。特別是在傳統(tǒng)的設計階段,通常不會對焊接做更多的考慮?,F(xiàn)代制造出于質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慮,要求制造流程上的各個工序環(huán)節(jié)應合理集成,即在設計階段就應對各個后續(xù)工序做充分安排?!皩⒑附痈玫厝诤显谥圃炝鞒讨小奔仁鞘袌龅膹娏乙?,也是現(xiàn)代焊接制造的理念,這就要求設計者具備足夠的焊接專業(yè)知識。焊接設計員的培訓和認證正是對這一市場需求做出的反應。
    環(huán)境問題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早就成了關注的焦點。有關“焊接對環(huán)境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在歐美等國歷史悠久,但相關的認證相對滯后。ISO 14000的實施引發(fā)了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普遍共鳴。目前,在IIW和CEN/TC121都有專門的機構(環(huán)境委員會或工作組)從事相關的標準、規(guī)程的籌備,其認證僅僅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至于焊接企業(yè)認證,在EWF已經有多年的歷史。雖然EWF的企業(yè)認證工作沒有人員認證開展得那么成功,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首先,EWF依據ISO3834/EN729標準,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認證體系。目前參與這個認證系統(tǒng)并獲得企業(yè)認證授權(ANBcc)的成員已經發(fā)展到了12個國家(包括:奧地利、克羅地亞、捷克、德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英國)。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截止到目前,通過EWF體系獲得ISO 3834/EN 729認證的企業(yè)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300多家。
   與EWF形成鮮明對照,IIW的企業(yè)認證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2005年7月的IIW執(zhí)委會上IIW的決策者們對此做出了一個重要決議。該決議主要內容包括:
(1)IIW執(zhí)行委員會原則同意IIW涉足認證領域;
(2)執(zhí)行委員會授權IIW/IAB負責認證程序。每個認證程序應按時書面報執(zhí)委會審批;
(3)IIW將(在EWF允許的條件下)采用已經在EWF實行的認證程序。
    為了確保決議付諸實施,IIW已經成立了相應的機構(task force for certification)做必要的準備。不論是機構設置還是資源的共享,EWF秘書處與IIW/IAB秘書處已經在兩年前合為一體了。過去的經驗和今天的現(xiàn)實似乎預示著:EWF的企業(yè)認證體系“傳播”到IIW的那一天為時不遠了。
    當然,目前在EWF企業(yè)認證體系可能面臨著一系列的完善和改進,具體內容可能涉及:
(1)其所依據的ISO 3834系列標準已經發(fā)生了變化;
(2)目前制定的環(huán)境管理程序(EMS)需要
融合在企業(yè)認證中;
(3)安全管理程序(SMS)尚在開發(fā)和制定;
    事實上,來自市場方面的需求可能隨時發(fā)生變化。如何迎合市場需求,通過一次認證獲得多項認可,確實是體系改進和完善時需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勿容質疑,歐洲在焊接企業(yè)認證方面的任何經驗都值得借鑒。
3 對國際接軌的幾點思考
    中國通用性焊接標準體系是在“九五”、“十五”期間的采標政策指導下,國際接軌工作進一步完善。經過2004年的國家標準清理整頓之后,全國焊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標準項目數(shù)量為133項。其中,國家標準71項,機械行業(yè)65項。需要指出的是:在國家標準層面,50%左右的焊接標準在技術內容上與相應的ISO標準對應一致。客觀而言,中國焊接行業(yè)的這些標準基本上滿足了當前的實際需求,并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很重要作用。
從滿足市場需要的角度而言,中國焊接標準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應包括:
(1)中國焊接標準化的整體布局與國際標準體系尚有一定差距,特別是有些領域存在著空白點。值得關注的是,目前ISO/TC44的標準制、修訂異常活躍,其工作領域正不斷拓展、延伸,如果我們不及時掌握、了解ISO的最新動態(tài)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這種差距將會逐漸拉大。
(2)中國焊接標準的采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在不同時期實行了不同的標準化政策,因此,中國焊接標準的采標呈多元化形式,采用對象既有國際標準,又有各先進工業(yè)國家的國家標準或協(xié)會標準。中國加入WTO后,國家的采標政策側重于國際標準上,在未來的幾年內如何調整、過渡,使中國焊接標準保持國際接軌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
(3)現(xiàn)行標準中,不同時期、不同政策條件下的標準共存,相互之間的兼容、協(xié)調不力。特別是相當數(shù)量的標準存在著標齡長、內容陳舊、技術落后、操作性差等方面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經過清理整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尚未根本解決。
    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國內外焊接標準化工作狀況,在人力、資金物質等方面的資源配置及投入上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輸入差異必然會導致輸出反差,更為令人沮喪的是這種差異恐怕很難在短期內消除。這種客觀現(xiàn)實要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針對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處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問題既然不是在一天之內產生的,所以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解決。焊接標準今后的國際接軌工作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意識。
    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我們應當對國際標準實行“有效采用”。具體方法就是“主干線接軌”。換言之,就是將國際標準體系中那些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對整個焊接制造關聯(lián)度大、具有牽動效應的國際標準及時轉化為我國標準,以保證我國的焊接生產和制造,首先在整體要求方面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礎上,謀求更大范圍的統(tǒng)一。ISO/TC44的商務戰(zhàn)略對這些“主干線”上標準已有描述,需要我們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研究處理。
    而在認證領域,我們正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中國焊接培訓和認證的國際接軌實際上始于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在中德兩國政府的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兩國最大的焊接培訓機構(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和德國杜伊斯堡焊接技術研究所)開展了長達十幾年(從1978年至1999年)的項目合作。合作期間,中國共計培訓了一萬五千多名技術人員,其中有數(shù)千人獲得各類證書,具體參見表4。
    中德焊接培訓和認證合作為我國焊接行業(yè)帶來了最突出貢獻的就是:中國于2000年1月成功獲得了IIW正式授權。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開始,中國成為歐洲以外的第一個IIW成員國,正式涉足全球統(tǒng)一的焊接培訓和認證領域。
    作為IIW在中國的唯一合法授權機構,中國焊接培訓與資格認證委員會(CANB)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為IIW焊接培訓認證體制在中國的實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業(yè)績(表3給出了中國的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這些工作主要包括:
(1)完整地轉化了各類IIW規(guī)程;
(2)建立了符合國際統(tǒng)一要求的體系;
(3)穩(wěn)步推進了這套體系的運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最近幾年的焊接培訓/認證數(shù)量始終保持在國際前列,頒證總數(shù)居全球第二位。CANB的這些成就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評價,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IIW的地位和影響。
    隨著國際產業(yè)分工和制造業(yè)發(fā)生第三次地域上的戰(zhàn)略轉移,中國正成為國際制造基地。在這種產業(yè)環(huán)境條件下,中國的焊接認證無疑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鑒于認證自身的特殊性及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管理體制的傳統(tǒng)影響,今后焊接認證的發(fā)展之路將依然漫長曲折?;仡櫤腹さ目荚嚭驼J證的演變過程,對此可能就會有更深的理解。
    在EN287系列標準問世之前,各歐洲國家實行的都是各自的國家標準。其突出弊端是各國的焊工資格證書由于所依據的標準不同,難以互認。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實行統(tǒng)一標準代替已有的不同國家標準;建立統(tǒng)一認證體系的需求增強,各歐洲國家的國家級焊工考核標準終于在1992年被EN287系列所取代。此后EWF認證體系的建立較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擾歐洲國家的焊工資質問題。令人關注的是:隨著EN287轉變成ISO 9606,當EWF的各類焊工培訓/認證程序向IIW過渡時,統(tǒng)一面更加拓寬了。在以往的EWF體系中,焊工的培訓/認證程序是按照不同的焊接方法劃分為氣焊、焊條電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和鎢極氣體保護焊。EWF為此制定了四個規(guī)程(EWF-452、EWF-467、EWF-480和EWF-481)。在向IIW過渡時,這四個規(guī)程被整合為一個國際焊工規(guī)程(IAB-089)。
    事實上,類似的統(tǒng)一/整合仍在繼續(xù)。因為它符合WTO/TBT的要求,也易于更大范圍的認可。目前IIW/IAB對焊接工程師、焊接技術員、焊接技師和焊接技士所做的歸整(IAB-252)或許就是一個佐證。
    相比之下,中國焊工考試和認證的發(fā)展也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歷程。在1994年以前,中國只有焊工考核方面的部頒標準或專業(yè)標準而無相應國家標準。計劃管理時期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后果之一就是這些部頒標準或專業(yè)標準僅在本系統(tǒng)范圍內有效。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基礎,各標準內容大相徑庭。考試的內容可能雷同,甚至重復、交叉,但不同的焊工證書無法互認,獲得相應的免試資格。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市場對標準和認證的統(tǒng)一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及時制定了與國際標準等同的焊工考試國家標準并有效地推行了IIW國際統(tǒng)一的焊工考試體制。中國的焊工考試方法和制度的國際接軌,更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中國的焊接培訓和認證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顯著成績,但這并不意味著今后的發(fā)展之路會一帆風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進一步推廣IIW國際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還有許多艱難的工作需要完成。
(1)中國的授權機構(ATB)數(shù)量還不多,尚未形成培訓/認證的網絡化效應;
(2)在IIW體系與國內一些現(xiàn)有體系之間搭建相互兼容/互認的機制,是推廣IIW體系的有效捷徑之一。我們雖然在合作培訓方面做了一些探討,但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機制;
(3)中國需要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體制,了解、跟蹤和掌握國際焊接認證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回顧過去幾年來CANB所做的工作,已有的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的焊接培訓和認證工作確實已經步入了正軌。
    總之,市場經濟需要建立一個信用度較高的社會環(huán)境,完善的合格評定體系是搭建這種信用平臺的基礎。從計劃經濟時代延續(xù)下來的評估方法和制度(如監(jiān)督、檢測體系),無疑需要調整。認證作為合格評定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市場條件下如何定位、發(fā)展,需要認真研究。而尤為重要的是,焊接認證必須打破壁壘界限,面向全球。
4 結語
(1)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標準化與合格評定的關聯(lián)更加緊密,認證已成為合格評定的核心;
(2)在焊接領域內,市場對標準/認證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認證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寬;
(3) 認證已經成為焊接標準化的重點服務對象和應用舞臺;
(4)EWF的認證經驗對IIW的認證建設具有重要影響;
(5)未來的國際接軌依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我們需要在規(guī)則、標準、認證等方面做充分的準備。
0
回復
2011-03-11 13:57
@億泰逆變焊機
焊接領域的標準化及合格評定——現(xiàn)狀與未來作者:億泰焊機  出處: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按照ISO9000的質量保證原則,一些“特殊過程”需要采取特殊程序、做充分的準備和持續(xù)的監(jiān)控,以便保證其加工質量。就焊接而言,為了確保焊接接頭產品的質量,企業(yè)應:(1)具備足夠的資源控制其焊接活動;(2)從事焊接的各類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3)確保焊接工藝的合理選擇和使用;(4)確保采用合適的設備、母材和焊接材料;(5)具備有效的檢驗和糾正措施。    從成本和效率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制定合適的標準并采用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是達到上述目標的捷徑,這就構成了當今國際社會焊接領域標準和認證的主題。1ISO焊接標準化現(xiàn)狀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內部,焊接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由“焊接及相關工藝技術委員會”(ISO/TC44)負責。ISO/TC44秘書處設在法國標準協(xié)會(AFNOR),該委員會目前下設9個技術委員會和3個工作組,現(xiàn)有66個成員國(其中P成員30個,O成員36個),中國目前以P成員的身份參加委員會的活動。ISO/TC44目前歸口的焊接標準數(shù)量為254項。1.1最新動態(tài)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標準對經濟的影響和利益牽動效應愈發(fā)顯現(xiàn)。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競爭更加激烈。從1992年開始,在歐共體和歐盟建立共同市場的直接趨導下,歐洲標準得到迅猛發(fā)展。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對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在政策上做了相當大的調整。在這種在的氣候條件下,ISO焊接標準的產生也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目前,ISO焊接標準的起草、制定并非單純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機構(ISO)負責。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國際焊接學會(IIW)也得到授權,承擔了ISO焊接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了確保焊接領域內這些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順利開展,相關的規(guī)則也隨之誕生了,見表1。    最近幾年來,ISO/TC44的標準化活動更加貼近市場和實際應用,標準更具實質性內涵。突出體現(xiàn)在標準化對象不僅僅包含了過去的術語、符號、代號、表示方法,而且直接面向那些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焊接材料、人員考試、焊接工藝評定、焊接工藝規(guī)程、缺欠質量分類及等級要求、焊接接頭的破壞性試驗和無損檢驗等。    焊接材料由于在焊接過程中熔化并形成焊接接頭的組成部分,而對焊縫質量產生直接影響。ISO焊接材料標準的變化非常具有代表性。長期以來,ISO焊接材料一直是焊接標準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國家在焊接材料型號分類方面存在著難以協(xié)調的技術差異,這種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力學性能、沖擊值及溫度等方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了近20年。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IIW、ISO/TC44/SC3和CEN/TC121/SC3的共同努力下,有關各方終于達成了共識。ISO2560標準經過了十余年的反復協(xié)商,終于在2002年頒布實施,并為其它ISO焊接材料標準以“同居”的方式,包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體系,將為五至十年后的真正統(tǒng)一奠定基礎。    ISO3834系列標準是ISO9000的質量保證原理結合焊接實踐的產物。該系列標準來源于EN729系列標準,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選擇和應用指南,后三部分給出了不同等級的焊接質量要求。標準為評估企業(yè)的焊接能力和指導建立可靠的焊接質量保證體系提供了指南。自1994年頒布實施以來,這套標準得到了高度關注,特別是標準中所描述的焊接質量控制的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人員認可、工藝評定、工藝過程、試驗和檢驗等)成為了標準化的熱點。以EN729為準則的企業(yè)認證制度已經在歐洲普遍實行,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應。目前,新的ISO3834系列標準已于2005年頒布實施,2005版標準由五部分組成,在原有四部分的基礎上,第五部分增加了便于應用的ISO文件指南。標準的修訂更益于焊接認證,其第六部分目前正在制定過程中,該部分實施指南。    焊接人員資質和技能評定是質量保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照維也納協(xié)議,EN719和EN287系列標準分別被等同轉化為ISO14731和ISO9606系列標準。而且ISO14731所規(guī)定的各類焊接人員資質要求,經過歐洲焊接聯(lián)合會(EWF)和國際焊接學會(IIW)細化,相應的國際焊接教育、培訓和認證制度已經在全球范圍普遍展開。    選擇合適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是確保焊接質量的前提,而焊接工藝規(guī)程的確定則離不開工藝評定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EN288系列標準的頒布為焊接工藝評定和規(guī)程的確定提供了參照依據。該系列標準隨后被ISO/TC44等同轉化為ISO9956系列標準。由于焊接工藝的評定受母材種類、材料厚度、焊接方法的限制,ISO9956系列標準無法涵蓋所有材料和方法的工藝評定和規(guī)程標準體系。這套標準體系不僅完全取代了原有的ISO9956系列標準,而且試圖容納更多的材料和方法。目前,該體系中取代原ISO9956的基礎通用部分標準已經完成,其延伸部分的一些標準(針對有色金屬母材和一些特殊方法的標準,既ISO15614的后十部分和ISO15609的后兩部分)尚在起草中。1.2未來展望    進入21世紀之后,國際標準化的重點轉向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以來的一系列經濟熱點。ISO/TC44將“標準化工作必須適應市場需要,滿足國際貿易”作為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準則,并據此在其“商務戰(zhàn)略”中劃定了工作重點,主要內容包括:(1)焊接質量保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即進一步完善焊接工藝規(guī)程和評定、焊工考試、焊接質量要求方面的國際標準;(2)焊接材料和焊接設備國際標準的完善;(3)焊縫破壞性試驗和無損檢測國際標準的完善;(4)焊接健康與安全(包括設備防護在內)國際標準的完善;(5)前沿技術國際標準(諸如電子束和激光焊接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焊接認證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標準化的重點服務對象和應用舞臺;焊接標準化將向環(huán)保領域拓展和延伸;標準將成為新技術傳播和推廣的有力手段。2  焊接領域內的合格評定2.1合格評定概述    TBT協(xié)議在描述“合格評定”時,引用了ISO/IEC導則2規(guī)定的定義??陀^而言,這個定義是準確、完整的。而目前正在修訂的ISO/SEC17000《合格評定——術語和通用原則》則對“合格評定”給出了更為通俗的說明,將其確定為“對有關產品、過程、體系、人員或機構合乎規(guī)定要求的展示”。不論按照哪種定義,焊接領域內的合格評定都包含下述幾部分:(1)對產品(包括母材、焊接材料、焊接結構等)的檢驗;(2)對人員資質的確認;(3)對焊接工藝評定;(4)對企業(yè)焊接能力的認可。    眾所周知,合格評定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關各方之間搭建信譽的橋梁,進而促進貿易和交往。這里所說的“有關各方”通常是由三方面利益主體構成;第一方為制造商或供貨商;第二方為采購商或用戶;第三方則為與前兩者不存在任何利益關系的中立方。如政府或監(jiān)督/中價機構。    如果按照行為主體劃分的話,合格評定又可分成如下三類:(1)第一方合格評定,由制造商或供貨商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為“供方的合格聲明”;(2)第二方合格評定,由采購商或用行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為“驗收”或“拒收”;(3)第三方合格評定,由中立主(通常是認證機構)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表現(xiàn)為“認證”或“注冊”。    就獨立性、嚴格性、科學性和公正性而言,由認證機構(其資質和能力均經過嚴格審核并驗證合格)所進行的第三方合格評定無疑是上述三者中的佼佼者。這也是非合同環(huán)境條件下,市場上潛在的供需雙方熱衷于“認證的根本原因。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焊接作為組裝工藝,通常被設置在制造流程的末端,因而對最終產品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是焊接被視為一種“關鍵技術的緣由。此外,由于其共性技術的專業(yè)特點和其“特殊過程”的緣故,用戶往往對制造商的信譽度要求較高,這就為各類焊接認證奠定了市場基礎。2.2焊接國際認證的起源及發(fā)展    1972年,出于技術交流和成果分享的目的,歐洲焊接合作理事會(ECCW)宣告成立。ECCW在成立之初,其成員僅有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荷蘭和英國八個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出于歐洲一體化的需要,ECCW擴至整個歐共體成員,而后又面向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和東歐國家,其名稱也變更為“歐洲焊接、連接與切割聯(lián)合會”,簡稱為“歐洲焊接聯(lián)合會”(EWF)。    歐洲市場的統(tǒng)一步伐實際上可以追溯至20世紀的80年代初期,并在90年代初始見端倪。其在焊接領域內的顯著標志:從1991年開始,EWF著手焊接領域人員培訓和認證體系的統(tǒng)一工作,如采用統(tǒng)一的歐洲標準強制取代各國的國家標準。在此基礎上,陸續(xù)制定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規(guī)定各類歐洲焊接技術人員最低要求的規(guī)則、指導體系的運行的操作規(guī)程和指南。在其后的若干年內,EWF的這套體系在其成員中得到了順利實施。    1998年,IIW和EWF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期望在歐洲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基礎上,建立并推廣國際統(tǒng)一的IIW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EWF體系由此向歐洲以外國家和地區(qū)打開了大門。    為了承接EWF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IIW也做了必要的準備。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IIW的XIV委(教育培訓委員會)調研、分析了各國焊接教育培訓的狀況,并起草了一系列與EWF規(guī)程內容等效的IIW規(guī)程,這些規(guī)程涉及焊接工程師、技術員、技師和技士的培訓和認證。1995年,IIW組建成立了VII委(授權與認證委員會),專門負責IIW認證體系的管理和運行。    從1995年開始,事實上就有兩個類似的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EWF體系和IIW體系)在國際上同時運行。當然,這種狀況帶來的隱患就是未來任何程序的修改、調整和變化等可能導致體系差異,進而帶來互認矛盾。為此,IIW和EWF于1998年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決定:雙方合作發(fā)展國際統(tǒng)一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的體系,即采用統(tǒng)一的培訓課程、考試制度及證書。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IIW組建了專門的“國際授權機構”(IIW/IAB),負責兩個體系的融合,確保新體系在IIW成員范圍內得到順利實施。這意味著在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方面,IIW體系和EWF體系達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合二為一”了。    對此EWF體系和IIW體系,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將EWF設計的焊接認證體系劃分為“人員認證”和“企業(yè)認證”兩個板塊,那么目前首先“傳播”到IIW體系中的則是人員認證的主體部分,見表2?! ∵^去幾年的實踐表明:與歐洲標準變成國際標準的模式非常相似,IIW現(xiàn)有的六類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程序均為源于相應的EWF體系。EWF體系對建設IIW認證大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3  焊接國際認證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勢態(tài)    IIW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體系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建立以來,在IIW范圍內得到了普遍實施。目前,IIW/IAB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并得到了各成員國家授權機構(ANB)的有力支持。該認證體系包含了六類焊接人員(國際焊接工程師、國際焊接技術員、國際焊接技師、國際焊接技士、國際焊接質檢員和國際焊工)的培訓和認證程序。參加這個培訓和認證體系的成員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35個國家,其中,印度、墨西哥、塞爾維亞黑山共和國、新加坡目前在IIW/LABR的活動身份是申請成員。    最近幾年以來,全球的年均認證數(shù)量一直保持在5000人左右,這充分表明:IIW的認證體系已經步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截止到2004年底,IIW/IAB發(fā)放的各類IIW焊接人員證書數(shù)量共計24379份,2004年的發(fā)證總數(shù)比上年度增長1.8%,具體認證統(tǒng)計情況參見表3和圖1。    就IIW體系的運行而言,總體情況令人滿意。為了確保培訓和認證的有效實施,IIW/IAB對焊接人員的培訓程序做了比較周密的考慮。目前的培訓程序,在最初獲得授權后過渡期基礎上,安排了三種途徑以便操作:(1)標準途徑;(2)可選途徑;(3)遠程教育。    這些程序的制定很好地吸納了實際應用和市場方面的反饋建議,充分考慮了培訓人員已有的知識水平、學時、培訓模塊之間可能產生或存在著的矛盾,并在規(guī)程中做了恰當處理。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在保證培訓質量的前提下,達到降低培訓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IIW體系之所以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不能說與此無關。    客觀而言,現(xiàn)有的IIW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IIW/IAB對此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并正在(或準備在今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斷加以完善。就人員的培訓和認證而言,IIW/IAB在現(xiàn)有六類人員認證的基礎上,正在考慮做必要的拓展。    目前IIW/IAB正在制定下列焊接人員的培訓和認證規(guī)程:1)焊工教師:2)塑料焊工:3)焊接設計員:4)焊接環(huán)境管理人員、評審員和技術專家。    其中,焊工教師和塑料焊工培訓、認證程序的建立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歐洲的程序。換言之,也就是歐洲程序在時機成熟的條件下向IIW的“轉移”。而焊接設計和環(huán)境管理的人員認證,則是全新的領域。    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焊接是制造流程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為它往往孤立于整個設計/制造系統(tǒng)。特別是在傳統(tǒng)的設計階段,通常不會對焊接做更多的考慮?,F(xiàn)代制造出于質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慮,要求制造流程上的各個工序環(huán)節(jié)應合理集成,即在設計階段就應對各個后續(xù)工序做充分安排。“將焊接更好地融合在制造流程中”既是市場的強烈要求,也是現(xiàn)代焊接制造的理念,這就要求設計者具備足夠的焊接專業(yè)知識。焊接設計員的培訓和認證正是對這一市場需求做出的反應。    環(huán)境問題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早就成了關注的焦點。有關“焊接對環(huán)境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在歐美等國歷史悠久,但相關的認證相對滯后。ISO14000的實施引發(fā)了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普遍共鳴。目前,在IIW和CEN/TC121都有專門的機構(環(huán)境委員會或工作組)從事相關的標準、規(guī)程的籌備,其認證僅僅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至于焊接企業(yè)認證,在EWF已經有多年的歷史。雖然EWF的企業(yè)認證工作沒有人員認證開展得那么成功,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首先,EWF依據ISO3834/EN729標準,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認證體系。目前參與這個認證系統(tǒng)并獲得企業(yè)認證授權(ANBcc)的成員已經發(fā)展到了12個國家(包括:奧地利、克羅地亞、捷克、德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英國)。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截止到目前,通過EWF體系獲得ISO3834/EN729認證的企業(yè)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300多家。  與EWF形成鮮明對照,IIW的企業(yè)認證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2005年7月的IIW執(zhí)委會上IIW的決策者們對此做出了一個重要決議。該決議主要內容包括:(1)IIW執(zhí)行委員會原則同意IIW涉足認證領域;(2)執(zhí)行委員會授權IIW/IAB負責認證程序。每個認證程序應按時書面報執(zhí)委會審批;(3)IIW將(在EWF允許的條件下)采用已經在EWF實行的認證程序。    為了確保決議付諸實施,IIW已經成立了相應的機構(taskforceforcertification)做必要的準備。不論是機構設置還是資源的共享,EWF秘書處與IIW/IAB秘書處已經在兩年前合為一體了。過去的經驗和今天的現(xiàn)實似乎預示著:EWF的企業(yè)認證體系“傳播”到IIW的那一天為時不遠了。    當然,目前在EWF企業(yè)認證體系可能面臨著一系列的完善和改進,具體內容可能涉及:(1)其所依據的ISO3834系列標準已經發(fā)生了變化;(2)目前制定的環(huán)境管理程序(EMS)需要融合在企業(yè)認證中;(3)安全管理程序(SMS)尚在開發(fā)和制定;    事實上,來自市場方面的需求可能隨時發(fā)生變化。如何迎合市場需求,通過一次認證獲得多項認可,確實是體系改進和完善時需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勿容質疑,歐洲在焊接企業(yè)認證方面的任何經驗都值得借鑒。3對國際接軌的幾點思考    中國通用性焊接標準體系是在“九五”、“十五”期間的采標政策指導下,國際接軌工作進一步完善。經過2004年的國家標準清理整頓之后,全國焊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標準項目數(shù)量為133項。其中,國家標準71項,機械行業(yè)65項。需要指出的是:在國家標準層面,50%左右的焊接標準在技術內容上與相應的ISO標準對應一致??陀^而言,中國焊接行業(yè)的這些標準基本上滿足了當前的實際需求,并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很重要作用。從滿足市場需要的角度而言,中國焊接標準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應包括:(1)中國焊接標準化的整體布局與國際標準體系尚有一定差距,特別是有些領域存在著空白點。值得關注的是,目前ISO/TC44的標準制、修訂異常活躍,其工作領域正不斷拓展、延伸,如果我們不及時掌握、了解ISO的最新動態(tài)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這種差距將會逐漸拉大。(2)中國焊接標準的采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在不同時期實行了不同的標準化政策,因此,中國焊接標準的采標呈多元化形式,采用對象既有國際標準,又有各先進工業(yè)國家的國家標準或協(xié)會標準。中國加入WTO后,國家的采標政策側重于國際標準上,在未來的幾年內如何調整、過渡,使中國焊接標準保持國際接軌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3)現(xiàn)行標準中,不同時期、不同政策條件下的標準共存,相互之間的兼容、協(xié)調不力。特別是相當數(shù)量的標準存在著標齡長、內容陳舊、技術落后、操作性差等方面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經過清理整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尚未根本解決。    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國內外焊接標準化工作狀況,在人力、資金物質等方面的資源配置及投入上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輸入差異必然會導致輸出反差,更為令人沮喪的是這種差異恐怕很難在短期內消除。這種客觀現(xiàn)實要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針對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處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問題既然不是在一天之內產生的,所以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解決。焊接標準今后的國際接軌工作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意識。    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我們應當對國際標準實行“有效采用”。具體方法就是“主干線接軌”。換言之,就是將國際標準體系中那些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對整個焊接制造關聯(lián)度大、具有牽動效應的國際標準及時轉化為我國標準,以保證我國的焊接生產和制造,首先在整體要求方面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礎上,謀求更大范圍的統(tǒng)一。ISO/TC44的商務戰(zhàn)略對這些“主干線”上標準已有描述,需要我們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研究處理。    而在認證領域,我們正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中國焊接培訓和認證的國際接軌實際上始于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在中德兩國政府的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兩國最大的焊接培訓機構(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和德國杜伊斯堡焊接技術研究所)開展了長達十幾年(從1978年至1999年)的項目合作。合作期間,中國共計培訓了一萬五千多名技術人員,其中有數(shù)千人獲得各類證書,具體參見表4。    中德焊接培訓和認證合作為我國焊接行業(yè)帶來了最突出貢獻的就是:中國于2000年1月成功獲得了IIW正式授權。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開始,中國成為歐洲以外的第一個IIW成員國,正式涉足全球統(tǒng)一的焊接培訓和認證領域。    作為IIW在中國的唯一合法授權機構,中國焊接培訓與資格認證委員會(CANB)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為IIW焊接培訓認證體制在中國的實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業(yè)績(表3給出了中國的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這些工作主要包括:(1)完整地轉化了各類IIW規(guī)程;(2)建立了符合國際統(tǒng)一要求的體系;(3)穩(wěn)步推進了這套體系的運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最近幾年的焊接培訓/認證數(shù)量始終保持在國際前列,頒證總數(shù)居全球第二位。CANB的這些成就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評價,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IIW的地位和影響。    隨著國際產業(yè)分工和制造業(yè)發(fā)生第三次地域上的戰(zhàn)略轉移,中國正成為國際制造基地。在這種產業(yè)環(huán)境條件下,中國的焊接認證無疑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鑒于認證自身的特殊性及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管理體制的傳統(tǒng)影響,今后焊接認證的發(fā)展之路將依然漫長曲折。回顧焊工的考試和認證的演變過程,對此可能就會有更深的理解。    在EN287系列標準問世之前,各歐洲國家實行的都是各自的國家標準。其突出弊端是各國的焊工資格證書由于所依據的標準不同,難以互認。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實行統(tǒng)一標準代替已有的不同國家標準;建立統(tǒng)一認證體系的需求增強,各歐洲國家的國家級焊工考核標準終于在1992年被EN287系列所取代。此后EWF認證體系的建立較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擾歐洲國家的焊工資質問題。令人關注的是:隨著EN287轉變成ISO9606,當EWF的各類焊工培訓/認證程序向IIW過渡時,統(tǒng)一面更加拓寬了。在以往的EWF體系中,焊工的培訓/認證程序是按照不同的焊接方法劃分為氣焊、焊條電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和鎢極氣體保護焊。EWF為此制定了四個規(guī)程(EWF-452、EWF-467、EWF-480和EWF-481)。在向IIW過渡時,這四個規(guī)程被整合為一個國際焊工規(guī)程(IAB-089)。    事實上,類似的統(tǒng)一/整合仍在繼續(xù)。因為它符合WTO/TBT的要求,也易于更大范圍的認可。目前IIW/IAB對焊接工程師、焊接技術員、焊接技師和焊接技士所做的歸整(IAB-252)或許就是一個佐證。    相比之下,中國焊工考試和認證的發(fā)展也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歷程。在1994年以前,中國只有焊工考核方面的部頒標準或專業(yè)標準而無相應國家標準。計劃管理時期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后果之一就是這些部頒標準或專業(yè)標準僅在本系統(tǒng)范圍內有效。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基礎,各標準內容大相徑庭。考試的內容可能雷同,甚至重復、交叉,但不同的焊工證書無法互認,獲得相應的免試資格。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市場對標準和認證的統(tǒng)一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及時制定了與國際標準等同的焊工考試國家標準并有效地推行了IIW國際統(tǒng)一的焊工考試體制。中國的焊工考試方法和制度的國際接軌,更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中國的焊接培訓和認證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顯著成績,但這并不意味著今后的發(fā)展之路會一帆風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進一步推廣IIW國際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還有許多艱難的工作需要完成。(1)中國的授權機構(ATB)數(shù)量還不多,尚未形成培訓/認證的網絡化效應;(2)在IIW體系與國內一些現(xiàn)有體系之間搭建相互兼容/互認的機制,是推廣IIW體系的有效捷徑之一。我們雖然在合作培訓方面做了一些探討,但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機制;(3)中國需要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體制,了解、跟蹤和掌握國際焊接認證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回顧過去幾年來CANB所做的工作,已有的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的焊接培訓和認證工作確實已經步入了正軌。    總之,市場經濟需要建立一個信用度較高的社會環(huán)境,完善的合格評定體系是搭建這種信用平臺的基礎。從計劃經濟時代延續(xù)下來的評估方法和制度(如監(jiān)督、檢測體系),無疑需要調整。認證作為合格評定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市場條件下如何定位、發(fā)展,需要認真研究。而尤為重要的是,焊接認證必須打破壁壘界限,面向全球。4結語(1)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標準化與合格評定的關聯(lián)更加緊密,認證已成為合格評定的核心;(2)在焊接領域內,市場對標準/認證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認證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寬;(3)認證已經成為焊接標準化的重點服務對象和應用舞臺;(4)EWF的認證經驗對IIW的認證建設具有重要影響;(5)未來的國際接軌依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我們需要在規(guī)則、標準、認證等方面做充分的準備。
抄襲的不錯 挺好
0
回復
2011-03-14 14:51
@上海逆變
這ZX7-400IGBT模塊的[圖片] [圖片] 

這機批量的話多少銀子

0
回復
2011-03-14 14:51
@億泰逆變焊機
這機批量的話多少銀子
1200元,差不多吧
0
回復
2011-03-14 14:52
@億泰逆變焊機
1200元,差不多吧

上海逆變 伊薩焊機嗎

0
回復
2011-03-14 20:57
@億泰逆變焊機
1200元,差不多吧
900元
0
回復
2011-03-16 18:22
@焊機圖紙
900元
什么機器
0
回復
2011-03-22 08:09
@億泰逆變焊機
什么機器
 
0
回復
2011-03-22 11:29
@億泰逆變焊機
[圖片] 
發(fā)個報價過來  s101300@163.com
0
回復
2011-03-22 13:25
@nibianhanjiao
發(fā)個報價過來 s101300@163.com
請留聯(lián)系方式
0
回復
2011-04-04 08:57
@億泰逆變焊機
請留聯(lián)系方式[圖片]

求ZX7系列和NBC系列的代理報價和OEM報價

郵箱dddywx@126.com

0
回復
2011-04-09 20:40
@深圳小學生
求ZX7系列和NBC系列的代理報價和OEM報價郵箱dddywx@126.com
2011年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
0
回復
2011-04-16 08:38
@億泰逆變焊機
2011年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圖片]
 
0
回復
貮寶
LV.7
30
2011-04-16 09:48
@億泰逆變焊機
焊接領域的標準化及合格評定——現(xiàn)狀與未來作者:億泰焊機  出處:山東億泰電焊機廠 按照ISO9000的質量保證原則,一些“特殊過程”需要采取特殊程序、做充分的準備和持續(xù)的監(jiān)控,以便保證其加工質量。就焊接而言,為了確保焊接接頭產品的質量,企業(yè)應:(1)具備足夠的資源控制其焊接活動;(2)從事焊接的各類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3)確保焊接工藝的合理選擇和使用;(4)確保采用合適的設備、母材和焊接材料;(5)具備有效的檢驗和糾正措施。    從成本和效率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制定合適的標準并采用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是達到上述目標的捷徑,這就構成了當今國際社會焊接領域標準和認證的主題。1ISO焊接標準化現(xiàn)狀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內部,焊接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由“焊接及相關工藝技術委員會”(ISO/TC44)負責。ISO/TC44秘書處設在法國標準協(xié)會(AFNOR),該委員會目前下設9個技術委員會和3個工作組,現(xiàn)有66個成員國(其中P成員30個,O成員36個),中國目前以P成員的身份參加委員會的活動。ISO/TC44目前歸口的焊接標準數(shù)量為254項。1.1最新動態(tài)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標準對經濟的影響和利益牽動效應愈發(fā)顯現(xiàn)。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競爭更加激烈。從1992年開始,在歐共體和歐盟建立共同市場的直接趨導下,歐洲標準得到迅猛發(fā)展。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對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在政策上做了相當大的調整。在這種在的氣候條件下,ISO焊接標準的產生也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目前,ISO焊接標準的起草、制定并非單純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機構(ISO)負責。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國際焊接學會(IIW)也得到授權,承擔了ISO焊接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了確保焊接領域內這些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順利開展,相關的規(guī)則也隨之誕生了,見表1。    最近幾年來,ISO/TC44的標準化活動更加貼近市場和實際應用,標準更具實質性內涵。突出體現(xiàn)在標準化對象不僅僅包含了過去的術語、符號、代號、表示方法,而且直接面向那些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焊接材料、人員考試、焊接工藝評定、焊接工藝規(guī)程、缺欠質量分類及等級要求、焊接接頭的破壞性試驗和無損檢驗等。    焊接材料由于在焊接過程中熔化并形成焊接接頭的組成部分,而對焊縫質量產生直接影響。ISO焊接材料標準的變化非常具有代表性。長期以來,ISO焊接材料一直是焊接標準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國家在焊接材料型號分類方面存在著難以協(xié)調的技術差異,這種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力學性能、沖擊值及溫度等方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了近20年。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IIW、ISO/TC44/SC3和CEN/TC121/SC3的共同努力下,有關各方終于達成了共識。ISO2560標準經過了十余年的反復協(xié)商,終于在2002年頒布實施,并為其它ISO焊接材料標準以“同居”的方式,包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體系,將為五至十年后的真正統(tǒng)一奠定基礎。    ISO3834系列標準是ISO9000的質量保證原理結合焊接實踐的產物。該系列標準來源于EN729系列標準,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選擇和應用指南,后三部分給出了不同等級的焊接質量要求。標準為評估企業(yè)的焊接能力和指導建立可靠的焊接質量保證體系提供了指南。自1994年頒布實施以來,這套標準得到了高度關注,特別是標準中所描述的焊接質量控制的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人員認可、工藝評定、工藝過程、試驗和檢驗等)成為了標準化的熱點。以EN729為準則的企業(yè)認證制度已經在歐洲普遍實行,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應。目前,新的ISO3834系列標準已于2005年頒布實施,2005版標準由五部分組成,在原有四部分的基礎上,第五部分增加了便于應用的ISO文件指南。標準的修訂更益于焊接認證,其第六部分目前正在制定過程中,該部分實施指南。    焊接人員資質和技能評定是質量保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照維也納協(xié)議,EN719和EN287系列標準分別被等同轉化為ISO14731和ISO9606系列標準。而且ISO14731所規(guī)定的各類焊接人員資質要求,經過歐洲焊接聯(lián)合會(EWF)和國際焊接學會(IIW)細化,相應的國際焊接教育、培訓和認證制度已經在全球范圍普遍展開。    選擇合適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是確保焊接質量的前提,而焊接工藝規(guī)程的確定則離不開工藝評定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EN288系列標準的頒布為焊接工藝評定和規(guī)程的確定提供了參照依據。該系列標準隨后被ISO/TC44等同轉化為ISO9956系列標準。由于焊接工藝的評定受母材種類、材料厚度、焊接方法的限制,ISO9956系列標準無法涵蓋所有材料和方法的工藝評定和規(guī)程標準體系。這套標準體系不僅完全取代了原有的ISO9956系列標準,而且試圖容納更多的材料和方法。目前,該體系中取代原ISO9956的基礎通用部分標準已經完成,其延伸部分的一些標準(針對有色金屬母材和一些特殊方法的標準,既ISO15614的后十部分和ISO15609的后兩部分)尚在起草中。1.2未來展望    進入21世紀之后,國際標準化的重點轉向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以來的一系列經濟熱點。ISO/TC44將“標準化工作必須適應市場需要,滿足國際貿易”作為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準則,并據此在其“商務戰(zhàn)略”中劃定了工作重點,主要內容包括:(1)焊接質量保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即進一步完善焊接工藝規(guī)程和評定、焊工考試、焊接質量要求方面的國際標準;(2)焊接材料和焊接設備國際標準的完善;(3)焊縫破壞性試驗和無損檢測國際標準的完善;(4)焊接健康與安全(包括設備防護在內)國際標準的完善;(5)前沿技術國際標準(諸如電子束和激光焊接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焊接認證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標準化的重點服務對象和應用舞臺;焊接標準化將向環(huán)保領域拓展和延伸;標準將成為新技術傳播和推廣的有力手段。2  焊接領域內的合格評定2.1合格評定概述    TBT協(xié)議在描述“合格評定”時,引用了ISO/IEC導則2規(guī)定的定義??陀^而言,這個定義是準確、完整的。而目前正在修訂的ISO/SEC17000《合格評定——術語和通用原則》則對“合格評定”給出了更為通俗的說明,將其確定為“對有關產品、過程、體系、人員或機構合乎規(guī)定要求的展示”。不論按照哪種定義,焊接領域內的合格評定都包含下述幾部分:(1)對產品(包括母材、焊接材料、焊接結構等)的檢驗;(2)對人員資質的確認;(3)對焊接工藝評定;(4)對企業(yè)焊接能力的認可。    眾所周知,合格評定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關各方之間搭建信譽的橋梁,進而促進貿易和交往。這里所說的“有關各方”通常是由三方面利益主體構成;第一方為制造商或供貨商;第二方為采購商或用戶;第三方則為與前兩者不存在任何利益關系的中立方。如政府或監(jiān)督/中價機構。    如果按照行為主體劃分的話,合格評定又可分成如下三類:(1)第一方合格評定,由制造商或供貨商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為“供方的合格聲明”;(2)第二方合格評定,由采購商或用行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為“驗收”或“拒收”;(3)第三方合格評定,由中立主(通常是認證機構)進行,其輸出結果通常表現(xiàn)為“認證”或“注冊”。    就獨立性、嚴格性、科學性和公正性而言,由認證機構(其資質和能力均經過嚴格審核并驗證合格)所進行的第三方合格評定無疑是上述三者中的佼佼者。這也是非合同環(huán)境條件下,市場上潛在的供需雙方熱衷于“認證的根本原因。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焊接作為組裝工藝,通常被設置在制造流程的末端,因而對最終產品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是焊接被視為一種“關鍵技術的緣由。此外,由于其共性技術的專業(yè)特點和其“特殊過程”的緣故,用戶往往對制造商的信譽度要求較高,這就為各類焊接認證奠定了市場基礎。2.2焊接國際認證的起源及發(fā)展    1972年,出于技術交流和成果分享的目的,歐洲焊接合作理事會(ECCW)宣告成立。ECCW在成立之初,其成員僅有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荷蘭和英國八個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出于歐洲一體化的需要,ECCW擴至整個歐共體成員,而后又面向歐洲自由貿易聯(lián)盟和東歐國家,其名稱也變更為“歐洲焊接、連接與切割聯(lián)合會”,簡稱為“歐洲焊接聯(lián)合會”(EWF)。    歐洲市場的統(tǒng)一步伐實際上可以追溯至20世紀的80年代初期,并在90年代初始見端倪。其在焊接領域內的顯著標志:從1991年開始,EWF著手焊接領域人員培訓和認證體系的統(tǒng)一工作,如采用統(tǒng)一的歐洲標準強制取代各國的國家標準。在此基礎上,陸續(xù)制定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規(guī)定各類歐洲焊接技術人員最低要求的規(guī)則、指導體系的運行的操作規(guī)程和指南。在其后的若干年內,EWF的這套體系在其成員中得到了順利實施。    1998年,IIW和EWF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期望在歐洲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基礎上,建立并推廣國際統(tǒng)一的IIW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EWF體系由此向歐洲以外國家和地區(qū)打開了大門。    為了承接EWF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IIW也做了必要的準備。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IIW的XIV委(教育培訓委員會)調研、分析了各國焊接教育培訓的狀況,并起草了一系列與EWF規(guī)程內容等效的IIW規(guī)程,這些規(guī)程涉及焊接工程師、技術員、技師和技士的培訓和認證。1995年,IIW組建成立了VII委(授權與認證委員會),專門負責IIW認證體系的管理和運行。    從1995年開始,事實上就有兩個類似的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EWF體系和IIW體系)在國際上同時運行。當然,這種狀況帶來的隱患就是未來任何程序的修改、調整和變化等可能導致體系差異,進而帶來互認矛盾。為此,IIW和EWF于1998年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決定:雙方合作發(fā)展國際統(tǒng)一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的體系,即采用統(tǒng)一的培訓課程、考試制度及證書。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IIW組建了專門的“國際授權機構”(IIW/IAB),負責兩個體系的融合,確保新體系在IIW成員范圍內得到順利實施。這意味著在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方面,IIW體系和EWF體系達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合二為一”了。    對此EWF體系和IIW體系,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將EWF設計的焊接認證體系劃分為“人員認證”和“企業(yè)認證”兩個板塊,那么目前首先“傳播”到IIW體系中的則是人員認證的主體部分,見表2。  過去幾年的實踐表明:與歐洲標準變成國際標準的模式非常相似,IIW現(xiàn)有的六類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程序均為源于相應的EWF體系。EWF體系對建設IIW認證大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3  焊接國際認證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勢態(tài)    IIW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認證體系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建立以來,在IIW范圍內得到了普遍實施。目前,IIW/IAB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并得到了各成員國家授權機構(ANB)的有力支持。該認證體系包含了六類焊接人員(國際焊接工程師、國際焊接技術員、國際焊接技師、國際焊接技士、國際焊接質檢員和國際焊工)的培訓和認證程序。參加這個培訓和認證體系的成員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35個國家,其中,印度、墨西哥、塞爾維亞黑山共和國、新加坡目前在IIW/LABR的活動身份是申請成員。    最近幾年以來,全球的年均認證數(shù)量一直保持在5000人左右,這充分表明:IIW的認證體系已經步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截止到2004年底,IIW/IAB發(fā)放的各類IIW焊接人員證書數(shù)量共計24379份,2004年的發(fā)證總數(shù)比上年度增長1.8%,具體認證統(tǒng)計情況參見表3和圖1。    就IIW體系的運行而言,總體情況令人滿意。為了確保培訓和認證的有效實施,IIW/IAB對焊接人員的培訓程序做了比較周密的考慮。目前的培訓程序,在最初獲得授權后過渡期基礎上,安排了三種途徑以便操作:(1)標準途徑;(2)可選途徑;(3)遠程教育。    這些程序的制定很好地吸納了實際應用和市場方面的反饋建議,充分考慮了培訓人員已有的知識水平、學時、培訓模塊之間可能產生或存在著的矛盾,并在規(guī)程中做了恰當處理。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在保證培訓質量的前提下,達到降低培訓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IIW體系之所以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不能說與此無關。    客觀而言,現(xiàn)有的IIW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IIW/IAB對此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并正在(或準備在今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斷加以完善。就人員的培訓和認證而言,IIW/IAB在現(xiàn)有六類人員認證的基礎上,正在考慮做必要的拓展。    目前IIW/IAB正在制定下列焊接人員的培訓和認證規(guī)程:1)焊工教師:2)塑料焊工:3)焊接設計員:4)焊接環(huán)境管理人員、評審員和技術專家。    其中,焊工教師和塑料焊工培訓、認證程序的建立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歐洲的程序。換言之,也就是歐洲程序在時機成熟的條件下向IIW的“轉移”。而焊接設計和環(huán)境管理的人員認證,則是全新的領域。    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焊接是制造流程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為它往往孤立于整個設計/制造系統(tǒng)。特別是在傳統(tǒng)的設計階段,通常不會對焊接做更多的考慮?,F(xiàn)代制造出于質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慮,要求制造流程上的各個工序環(huán)節(jié)應合理集成,即在設計階段就應對各個后續(xù)工序做充分安排。“將焊接更好地融合在制造流程中”既是市場的強烈要求,也是現(xiàn)代焊接制造的理念,這就要求設計者具備足夠的焊接專業(yè)知識。焊接設計員的培訓和認證正是對這一市場需求做出的反應。    環(huán)境問題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早就成了關注的焦點。有關“焊接對環(huán)境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在歐美等國歷史悠久,但相關的認證相對滯后。ISO14000的實施引發(fā)了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普遍共鳴。目前,在IIW和CEN/TC121都有專門的機構(環(huán)境委員會或工作組)從事相關的標準、規(guī)程的籌備,其認證僅僅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至于焊接企業(yè)認證,在EWF已經有多年的歷史。雖然EWF的企業(yè)認證工作沒有人員認證開展得那么成功,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首先,EWF依據ISO3834/EN729標準,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認證體系。目前參與這個認證系統(tǒng)并獲得企業(yè)認證授權(ANBcc)的成員已經發(fā)展到了12個國家(包括:奧地利、克羅地亞、捷克、德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英國)。統(tǒng)計結果表明:截止到目前,通過EWF體系獲得ISO3834/EN729認證的企業(yè)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300多家。  與EWF形成鮮明對照,IIW的企業(yè)認證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2005年7月的IIW執(zhí)委會上IIW的決策者們對此做出了一個重要決議。該決議主要內容包括:(1)IIW執(zhí)行委員會原則同意IIW涉足認證領域;(2)執(zhí)行委員會授權IIW/IAB負責認證程序。每個認證程序應按時書面報執(zhí)委會審批;(3)IIW將(在EWF允許的條件下)采用已經在EWF實行的認證程序。    為了確保決議付諸實施,IIW已經成立了相應的機構(taskforceforcertification)做必要的準備。不論是機構設置還是資源的共享,EWF秘書處與IIW/IAB秘書處已經在兩年前合為一體了。過去的經驗和今天的現(xiàn)實似乎預示著:EWF的企業(yè)認證體系“傳播”到IIW的那一天為時不遠了。    當然,目前在EWF企業(yè)認證體系可能面臨著一系列的完善和改進,具體內容可能涉及:(1)其所依據的ISO3834系列標準已經發(fā)生了變化;(2)目前制定的環(huán)境管理程序(EMS)需要融合在企業(yè)認證中;(3)安全管理程序(SMS)尚在開發(fā)和制定;    事實上,來自市場方面的需求可能隨時發(fā)生變化。如何迎合市場需求,通過一次認證獲得多項認可,確實是體系改進和完善時需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勿容質疑,歐洲在焊接企業(yè)認證方面的任何經驗都值得借鑒。3對國際接軌的幾點思考    中國通用性焊接標準體系是在“九五”、“十五”期間的采標政策指導下,國際接軌工作進一步完善。經過2004年的國家標準清理整頓之后,全國焊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標準項目數(shù)量為133項。其中,國家標準71項,機械行業(yè)65項。需要指出的是:在國家標準層面,50%左右的焊接標準在技術內容上與相應的ISO標準對應一致。客觀而言,中國焊接行業(yè)的這些標準基本上滿足了當前的實際需求,并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很重要作用。從滿足市場需要的角度而言,中國焊接標準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應包括:(1)中國焊接標準化的整體布局與國際標準體系尚有一定差距,特別是有些領域存在著空白點。值得關注的是,目前ISO/TC44的標準制、修訂異?;钴S,其工作領域正不斷拓展、延伸,如果我們不及時掌握、了解ISO的最新動態(tài)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這種差距將會逐漸拉大。(2)中國焊接標準的采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在不同時期實行了不同的標準化政策,因此,中國焊接標準的采標呈多元化形式,采用對象既有國際標準,又有各先進工業(yè)國家的國家標準或協(xié)會標準。中國加入WTO后,國家的采標政策側重于國際標準上,在未來的幾年內如何調整、過渡,使中國焊接標準保持國際接軌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3)現(xiàn)行標準中,不同時期、不同政策條件下的標準共存,相互之間的兼容、協(xié)調不力。特別是相當數(shù)量的標準存在著標齡長、內容陳舊、技術落后、操作性差等方面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經過清理整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尚未根本解決。    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國內外焊接標準化工作狀況,在人力、資金物質等方面的資源配置及投入上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輸入差異必然會導致輸出反差,更為令人沮喪的是這種差異恐怕很難在短期內消除。這種客觀現(xiàn)實要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針對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處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問題既然不是在一天之內產生的,所以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解決。焊接標準今后的國際接軌工作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意識。    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我們應當對國際標準實行“有效采用”。具體方法就是“主干線接軌”。換言之,就是將國際標準體系中那些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對整個焊接制造關聯(lián)度大、具有牽動效應的國際標準及時轉化為我國標準,以保證我國的焊接生產和制造,首先在整體要求方面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礎上,謀求更大范圍的統(tǒng)一。ISO/TC44的商務戰(zhàn)略對這些“主干線”上標準已有描述,需要我們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研究處理。    而在認證領域,我們正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中國焊接培訓和認證的國際接軌實際上始于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在中德兩國政府的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兩國最大的焊接培訓機構(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和德國杜伊斯堡焊接技術研究所)開展了長達十幾年(從1978年至1999年)的項目合作。合作期間,中國共計培訓了一萬五千多名技術人員,其中有數(shù)千人獲得各類證書,具體參見表4。    中德焊接培訓和認證合作為我國焊接行業(yè)帶來了最突出貢獻的就是:中國于2000年1月成功獲得了IIW正式授權。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開始,中國成為歐洲以外的第一個IIW成員國,正式涉足全球統(tǒng)一的焊接培訓和認證領域。    作為IIW在中國的唯一合法授權機構,中國焊接培訓與資格認證委員會(CANB)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為IIW焊接培訓認證體制在中國的實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業(yè)績(表3給出了中國的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這些工作主要包括:(1)完整地轉化了各類IIW規(guī)程;(2)建立了符合國際統(tǒng)一要求的體系;(3)穩(wěn)步推進了這套體系的運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最近幾年的焊接培訓/認證數(shù)量始終保持在國際前列,頒證總數(shù)居全球第二位。CANB的這些成就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評價,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IIW的地位和影響。    隨著國際產業(yè)分工和制造業(yè)發(fā)生第三次地域上的戰(zhàn)略轉移,中國正成為國際制造基地。在這種產業(yè)環(huán)境條件下,中國的焊接認證無疑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鑒于認證自身的特殊性及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管理體制的傳統(tǒng)影響,今后焊接認證的發(fā)展之路將依然漫長曲折?;仡櫤腹さ目荚嚭驼J證的演變過程,對此可能就會有更深的理解。    在EN287系列標準問世之前,各歐洲國家實行的都是各自的國家標準。其突出弊端是各國的焊工資格證書由于所依據的標準不同,難以互認。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實行統(tǒng)一標準代替已有的不同國家標準;建立統(tǒng)一認證體系的需求增強,各歐洲國家的國家級焊工考核標準終于在1992年被EN287系列所取代。此后EWF認證體系的建立較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擾歐洲國家的焊工資質問題。令人關注的是:隨著EN287轉變成ISO9606,當EWF的各類焊工培訓/認證程序向IIW過渡時,統(tǒng)一面更加拓寬了。在以往的EWF體系中,焊工的培訓/認證程序是按照不同的焊接方法劃分為氣焊、焊條電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和鎢極氣體保護焊。EWF為此制定了四個規(guī)程(EWF-452、EWF-467、EWF-480和EWF-481)。在向IIW過渡時,這四個規(guī)程被整合為一個國際焊工規(guī)程(IAB-089)。    事實上,類似的統(tǒng)一/整合仍在繼續(xù)。因為它符合WTO/TBT的要求,也易于更大范圍的認可。目前IIW/IAB對焊接工程師、焊接技術員、焊接技師和焊接技士所做的歸整(IAB-252)或許就是一個佐證。    相比之下,中國焊工考試和認證的發(fā)展也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歷程。在1994年以前,中國只有焊工考核方面的部頒標準或專業(yè)標準而無相應國家標準。計劃管理時期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后果之一就是這些部頒標準或專業(yè)標準僅在本系統(tǒng)范圍內有效。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基礎,各標準內容大相徑庭??荚嚨膬热菘赡芾淄?,甚至重復、交叉,但不同的焊工證書無法互認,獲得相應的免試資格。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市場對標準和認證的統(tǒng)一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及時制定了與國際標準等同的焊工考試國家標準并有效地推行了IIW國際統(tǒng)一的焊工考試體制。中國的焊工考試方法和制度的國際接軌,更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中國的焊接培訓和認證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顯著成績,但這并不意味著今后的發(fā)展之路會一帆風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進一步推廣IIW國際焊接培訓和認證體系還有許多艱難的工作需要完成。(1)中國的授權機構(ATB)數(shù)量還不多,尚未形成培訓/認證的網絡化效應;(2)在IIW體系與國內一些現(xiàn)有體系之間搭建相互兼容/互認的機制,是推廣IIW體系的有效捷徑之一。我們雖然在合作培訓方面做了一些探討,但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機制;(3)中國需要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體制,了解、跟蹤和掌握國際焊接認證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回顧過去幾年來CANB所做的工作,已有的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的焊接培訓和認證工作確實已經步入了正軌。    總之,市場經濟需要建立一個信用度較高的社會環(huán)境,完善的合格評定體系是搭建這種信用平臺的基礎。從計劃經濟時代延續(xù)下來的評估方法和制度(如監(jiān)督、檢測體系),無疑需要調整。認證作為合格評定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市場條件下如何定位、發(fā)展,需要認真研究。而尤為重要的是,焊接認證必須打破壁壘界限,面向全球。4結語(1)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標準化與合格評定的關聯(lián)更加緊密,認證已成為合格評定的核心;(2)在焊接領域內,市場對標準/認證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認證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寬;(3)認證已經成為焊接標準化的重點服務對象和應用舞臺;(4)EWF的認證經驗對IIW的認證建設具有重要影響;(5)未來的國際接軌依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我們需要在規(guī)則、標準、認證等方面做充分的準備。
抄襲的不錯
0
回復
2011-04-22 15:45
@億泰逆變焊機
[圖片] 
 
0
回復
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