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無極燈目前還是一個發(fā)展階段,因采用電磁放電激發(fā)紫外線產(chǎn)生光能,所以基本擺脫象熒光燈燈絲,以及有電極之類所受的缺陷影響,并且光效也達到了55~68lm/W(高頻燈),低頻也達到(85~90 lm/W),光衰也很小,并且最好的是有良好的顯色性,可以達到0.8以上,對于顯色性可以說在熒光燈界中已經(jīng)是排老大了,但任何東西都無完美,做過無極燈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做高頻燈的,傳導和輻射基本是墳墓,很多都被卡死在傳導和輻射中,去了CQC網(wǎng)站一查,在國內(nèi)一百多家無極燈廠家就有幾家能真正過3C的,這幾家之中大部分都是做低頻燈,高頻燈就只有這么一兩家,再因自己也整改了3個多月的EMC了,東西改了又改,板子打了又打,把供應(yīng)商打煩了,老板也打煩了,這才真正體會到了這個技術(shù)的難度,難到難以想象,在那時間里我?guī)缀跆焯齑粼谄帘畏坷镞^日,連太陽跑到什么位置了也不知道,華標跑了N次,每次都是低著頭回到公司,因此自己也感到身心疲憊,那種滋味苦??!所以…..恨自己為什么是做無極燈的。
因無極燈都是出來不久的新東西,所以技術(shù)和有關(guān)的資料都很缺乏,也沒有任何的書籍,尤其整改EMC方面的資料,雖然在書上和網(wǎng)上能找到一些常見的常規(guī)方法,但按照去做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現(xiàn)在我把我自己所整改的EMC實驗的經(jīng)過詳細貢獻給大家.下面我就以大功率165W的高頻燈為例,這是第一次預測的結(jié)果,看了這張圖就是所謂的高頻燈,高到什么地步了?這是傳導的,還有輻射的。
這是輻射的!
圖中的傳導實測功率為180W,不難看出,這個9K到2M的范圍是PFC所產(chǎn)生的斜波,這里低頻部分(400K以下的可以加大共模電感或增加X電容都可解決),這里最嚴重的還是逆變部分的主頻和倍頻(2.5~25M的范圍),開始將Q1.Q2的G去掉2.2Ω電阻發(fā)現(xiàn)還不如以前的好(圖3),所以G極串個電阻是很有必要的,但損耗多少都會增加,如果數(shù)值過大會降低驅(qū)動能力,溫升加高,所以選用還是10Ω以下為好。
圖3
Q1.Q2的D與S極并聯(lián)22P電容,此時功率為131W,溫度嚴重升高,但還是很不理想,如下圖。
剛開始我還以為降低頻率可以好點,當嘗試將主頻降低,但結(jié)果一點用處也沒有,反而更差,主頻卻往回跑了,降多少都沒有什么變化,在升高主頻還反而往前跑,基本沒作用,8~25M的斜波也存在,更沒有衰減。
圖4
在Q1.Q2.的D極,D6各串入一只珠后測試如圖5所示。
圖5
由此,逆變部分該用的都已經(jīng)全用上最常用的招數(shù)還是無效,但畢竟水平有限,逆變部分的根源的斜波也無法抑制,現(xiàn)在只能更改濾波器了,電源濾波部分如圖A所示,
圖A
后花費大量的時間將L1,L2電感分別從1~40mH之間更改測試(原先計算過的參考數(shù)值根本無效),但還是不能濾除逆變部分的斜波,甚至前面100K范圍都不能過,最后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再增加了一組180uH的差模電感,如圖B的L3.L4。
圖B
裝上后測試發(fā)現(xiàn)后面部分斜波低了許多,如圖6.
圖6
但前低頻部分面超的很嚴重,后將C2由原來0.1uF該為0.47uH,再將兩只差模電感感量減少到100uH后測試如圖7,情況大有轉(zhuǎn)變,前面低頻過的比較好。
圖7
接下來是2.6M,5.6M.7.8M.13M還剩下這幾個點了,后將共模L1改為480uH,這時候功率為172.8W.如圖8.
圖8
后測試發(fā)現(xiàn)5.6M.7.8M.13M有所降低,現(xiàn)在還剩下2.6M主頻還是有些嚴重,后來自己把示波器探頭做成一只感應(yīng)線圈在機內(nèi)測試時發(fā)現(xiàn)限流電感輻射最強,由此分析機內(nèi)干擾嚴重,尤其是在裝面殼的時候更嚴重(這一點相信有些人可能遇到過這個現(xiàn)象,不管是什么產(chǎn)品,只要是高頻大功率,用到過金屬外殼的),因為大部分干擾信號在內(nèi)部不斷反射,而且距離也非常近,將引起大部分器件造成干擾,尤其EMC電感最敏感,因它也是一只感應(yīng)器件,嚴格的說它也成了一只接收天線,還有走線太長,接收到的干擾信號還是放回到電源線中去了,所以蓋子一裝就超的更重就是這個原因。最后我把逆變部分用屏蔽殼把所有的器件都全部封閉起來,雖然屏蔽殼材料有很多種,我們常用的是鋁材料,但對于屏蔽效果發(fā)現(xiàn),高頻的還是銅和鐵稍微好一點,但銅材料價格非常的貴,鐵的導熱性太差,(因MOS管都是通過屏蔽殼緊鐵于外客散熱的),還有個好處就是能屏蔽低頻磁場,但熱阻大,對散熱不好,極易引起溫度升高造成系統(tǒng)不穩(wěn)定,最后還是使用銅了,當全部屏蔽好后測試如圖9。
圖9
從中可以看出,屏蔽后也起了效果,但主頻還是下不去,最后干脆再增加一組差模電感,感量為30uH,如圖C的L5.L6。
圖C
測試后主頻斜波已有所降低,但余量也偏于上限,一共使用了四級濾波器,真是代價慘重。
1.無極燈工作于高壓,高頻狀態(tài),再因MOS的Ciss,Coss等結(jié)間容量都很大,工作起來也非常的復雜,不管是導通還是截止狀態(tài),往往會導致難以控制的高次諧波,以及PCB走線也很重要,因為不是能連起來就這么簡單,低頻電路還說的過去,自己以前比較嚴重的PCB板都是走線比較細長的,最后布線改成粗而短,尤其電流大部分,接地面積要大,測試后就稍微好些。
2.國內(nèi)測試無極燈沒有一個測試標準,使用的是國外的標準。
3.輻射還是很難徹底解決,只能減輕,但輻射超過60DBuV對于醫(yī)學角度看,對人體長期受到高頻輻射是否有害?
4.磁材一致性不好,比如同一臺調(diào)好的機,把振蕩磁環(huán)換了一個后測試數(shù)據(jù)與原來誤差非常大,甚至更原重,但感量基本相同,其原因不明。
如有不對之處也請高手指正,以防止誤人誤己,或有什么好建議也可一起交流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