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经典,日产精品码2码三码四码区,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日本feerbbwdh少妇丰满

  • 回復
  • 收藏
  • 點贊
  • 分享
  • 發(fā)新帖

(PSIM仿真)VIENNA整流常見拓撲解析

常見的IENNA整流拓撲 主要有Vienna_I 型拓撲和Vienna_II 型拓撲

兩種拓撲都能實現(xiàn)AC轉DC的整流,從元器件上看Vienna_I 型用了18個二極管跟3個MOS管,Vienna_II 型用了六個二極管跟6個MOS管,硬件成本上Vienna_II可能會有優(yōu)勢;同時分立元器件比較少,故障的概率相對比較??;控制上兩種拓撲的控制方式上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差異;

全部回復(24)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Richie_Li
LV.3
2
2021-04-10 16:22

控制上,兩種拓撲沒有任何差異,下面主要以Vienna_II 型作為仿真分析對象:

常用的主要有簡單的電流滯環(huán)控制以及 DQ正交控制兩種控制方式;(還有其他控制方式,這里不做分析)

       電流滯環(huán)控制:為了使控制最簡單明了,這里沒有加入輸出正負半BUS平衡控制策略(有興趣深究的可以在進一步增加);從環(huán)路控制上看,直接控制的是輸出電壓,輸出電壓進行PI控制后,乘以該相電壓的歸一化系數(shù),然后在與該相電流做差,得到的結果送到驅動計算,即可得到最簡單的電流滯環(huán)控制;

仿真波形如下:

     電流滯環(huán)控制在充電樁電源模塊上應用廣泛,主要也是由于電源模塊的特殊應用,前級Vienna只是作為整流用,并不需要其他復雜功能;電流滯環(huán)控制并不需要對市電進行鎖相,只需對輸入電流和市電電壓采樣和BUS母線電壓采樣,就可進行PI控制,計算控制量非常的少,算法簡單,所以普遍應用;當然也有其控制缺點,從控制的角度看,電流并沒有構成嚴格閉環(huán)控制,在突加載過程,有可能導致電流失控導致開關管失效,不過像電源模塊后級還有一級DC/DC變換,并不會對前級整流造成直接的沖擊;

2
回復
Richie_Li
LV.3
3
2021-04-10 16:26
@Richie_Li
控制上,兩種拓撲沒有任何差異,下面主要以Vienna_II型作為仿真分析對象:常用的主要有簡單的電流滯環(huán)控制以及 DQ正交控制兩種控制方式;(還有其他控制方式,這里不做分析)    電流滯環(huán)控制:為了使控制最簡單明了,這里沒有加入輸出正負半BUS平衡控制策略(有興趣深究的可以在進一步增加);從環(huán)路控制上看,直接控制的是輸出電壓,輸出電壓進行PI控制后,乘以該相電壓的歸一化系數(shù),然后在與該相電流做差,得到的結果送到驅動計算,即可得到最簡單的電流滯環(huán)控制;[圖片][圖片]仿真波形如下:[圖片]   電流滯環(huán)控制在充電樁電源模塊上應用廣泛,主要也是由于電源模塊的特殊應用,前級Vienna只是作為整流用,并不需要其他復雜功能;電流滯環(huán)控制并不需要對市電進行鎖相,只需對輸入電流和市電電壓采樣和BUS母線電壓采樣,就可進行PI控制,計算控制量非常的少,算法簡單,所以普遍應用;當然也有其控制缺點,從控制的角度看,電流并沒有構成嚴格閉環(huán)控制,在突加載過程,有可能導致電流失控導致開關管失效,不過像電源模塊后級還有一級DC/DC變換,并不會對前級整流造成直接的沖擊;

       DQ正交控制:相對于電流滯環(huán)控制要復雜得多,從控制架構可以看出來,需要對市電電壓和輸入電流進行DQ變換,然后進行鎖相,數(shù)學運算相對比較復雜,對控制芯片要求高,同時控制架構采用外環(huán)電壓環(huán)內(nèi)環(huán)電流環(huán)的雙閉環(huán)架構,控制響應相對比較快;同時可以對輸入電流相位進行控制,實現(xiàn)無功調(diào)節(jié);

仿真波形如下:

0
回復
2021-04-13 16:22
@Richie_Li
    DQ正交控制:相對于電流滯環(huán)控制要復雜得多,從控制架構可以看出來,需要對市電電壓和輸入電流進行DQ變換,然后進行鎖相,數(shù)學運算相對比較復雜,對控制芯片要求高,同時控制架構采用外環(huán)電壓環(huán)內(nèi)環(huán)電流環(huán)的雙閉環(huán)架構,控制響應相對比較快;同時可以對輸入電流相位進行控制,實現(xiàn)無功調(diào)節(jié);[圖片][圖片]仿真波形如下:[圖片][圖片]
數(shù)學運算這塊都是仿真出來 ?實際當中怎么計算
0
回復
Richie_Li
LV.3
5
2021-04-14 09:27
@lihui710884923
數(shù)學運算這塊都是仿真出來?實際當中怎么計算

這本書認真看一下,學著自己推導一次就會了;

0
回復
k6666
LV.9
6
2021-04-14 13:32
@Richie_Li
    DQ正交控制:相對于電流滯環(huán)控制要復雜得多,從控制架構可以看出來,需要對市電電壓和輸入電流進行DQ變換,然后進行鎖相,數(shù)學運算相對比較復雜,對控制芯片要求高,同時控制架構采用外環(huán)電壓環(huán)內(nèi)環(huán)電流環(huán)的雙閉環(huán)架構,控制響應相對比較快;同時可以對輸入電流相位進行控制,實現(xiàn)無功調(diào)節(jié);[圖片][圖片]仿真波形如下:[圖片][圖片]
這個正交控制的電路由仿真原圖嗎?這個圖片看不清楚。學習學習看怎么設計的
0
回復
2021-04-14 17:40
樓主你好,LLC 部分有嗎?做20KW的電源,LLC 需要幾路并聯(lián)?
0
回復
Richie_Li
LV.3
8
2021-04-15 09:36
@黑色星期天
樓主你好,LLC部分有嗎?做20KW的電源,LLC需要幾路并聯(lián)?
正準備要寫LLC部分,一般是做成上下半母線各一路,輸出串聯(lián)的比較常見
0
回復
lkings
LV.6
9
2021-04-16 21:31
@Richie_Li
這本書認真看一下,學著自己推導一次就會了;[圖片]
這本書看起來有點歷史
0
回復
Richie_Li
LV.3
10
2021-04-19 09:24
@lkings
這本書看起來有點歷史
好書不怕舊
0
回復
郭專
LV.1
11
2021-04-19 12:39
講的很詳細,受益匪淺
0
回復
2021-04-19 13:57
0
回復
bake_ql
LV.5
13
2021-04-19 20:57
@Richie_Li
正準備要寫LLC部分,一般是做成上下半母線各一路,輸出串聯(lián)的比較常見

這種結構有專利;好處是可以使用600V Si MOSFET,原邊串聯(lián)副邊并聯(lián),控制上可以做的interleaving,副邊剛好可以減小紋波,原邊這種串聯(lián)結構有益于均流;但需要做電壓差控制以平衡二次側均流;

還有結構可使用“I”字結構直接從Vienna輸出兩端取電,有點類似三電平結構也可以使用600V的管子;

再有直接SiC,1200V簡單直接

0
回復
魯珀特
LV.4
14
2021-04-20 11:00
@Richie_Li
    DQ正交控制:相對于電流滯環(huán)控制要復雜得多,從控制架構可以看出來,需要對市電電壓和輸入電流進行DQ變換,然后進行鎖相,數(shù)學運算相對比較復雜,對控制芯片要求高,同時控制架構采用外環(huán)電壓環(huán)內(nèi)環(huán)電流環(huán)的雙閉環(huán)架構,控制響應相對比較快;同時可以對輸入電流相位進行控制,實現(xiàn)無功調(diào)節(jié);[圖片][圖片]仿真波形如下:[圖片][圖片]
樓主  現(xiàn)在目前市面上就220V市電轉低壓DC這塊有沒有什么性價比高的PLL集成芯片。剛剛入門想自己做個玩一玩。
0
回復
2021-04-21 10:36

支持更新

0
回復
2021-04-22 22:31

VIENNA整流和普通二極管整流有啥區(qū)別?

0
回復
pzg1989
LV.4
17
2021-04-23 17:06

來學習大佬的經(jīng)驗

0
回復
frankL
LV.2
18
2021-05-07 14:36

仿真的實現(xiàn)最后都是應用,有沒有實際例子介紹下,比較下這兩種拓撲應用的對比?

0
回復
lkings
LV.6
19
2021-05-11 11:10

對于這種我只能說支持下更新,學習學習.

0
回復
lkings
LV.6
20
2021-05-11 11:10

對于這種我只能說支持下更新,學習學習.

0
回復
2021-05-11 12:17

不錯,對維也納結構加深了了解。

0
回復
呂先森
LV.2
22
2021-05-17 16:26

既然拓撲1的成本和后期維護都有優(yōu)勢,那拓撲2的主要應用場景是那些啊

0
回復
yujunice
LV.5
23
2021-05-29 11:28

反激拓撲的變壓器是整流后的直流電儲存能量嗎?變化的電流電感才能儲能吧?那直流怎么能使變壓器儲能?

0
回復
朝哥
LV.3
24
2021-06-04 20:39

三相跟兩相主要有哪些區(qū)別

0
回復
tarrien
LV.2
25
2022-01-27 14:50

不錯不錯,很有收獲!

 

0
回復
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