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機DIY
喜歡玩高頻機的初學者都有一個誤區(qū),就是輸入電流多大多大,以此來衡量機器的功率,從不去測量輸出的二次電流和電壓。假如我們用最小的輸入電流獲得最大的輸出能量,這就是效率。往往初學者會忽略這一點。高頻機按照圖紙作很容易做成,一般業(yè)余條件下前級頻率低于10千赫,驅(qū)動部分要有足夠的功率滿足柵極的充放電ok。要做成高頻機需要了解以下問題,首先是磁芯的性能和用途,因為不同材料的磁芯用途不一樣,電感量也會不一樣。有的磁芯電感量很低適應做功率輸出電感,不宜做功率輸出變壓器。這就是初學者在制作中不成功的問題之一。材料問題是重中之重了解材料會事半功倍。有的網(wǎng)友在制作過程中三番五次的炸管,檢查電路沒有問題你不妨去檢驗一下自己用的材料。經(jīng)常有些網(wǎng)友抱怨某品牌商品機不好用,我認為主要問題出在材料上,聰明的商家為了追求利潤常常在整機上面全用鋁線,這樣的結果會使整體的性能大打折扣。首先電源線是輸入電流最大的地方,鋁線的電阻又大于銅線,根據(jù)公式P=IxIxR在相同的電流下消耗在鋁線上的功率要大于銅線,通常會以發(fā)熱的形式顯現(xiàn)在導線上,又因為導線中的電阻在電路上屬于串聯(lián)結構,那么真正到機器里的功率又有多少呢?所以我的選材標準是在室溫下導線無溫升。接下來是場效應管,這個器件是初學者比較關注的問題,用什么型號的元件哪個型號的質(zhì)量好成為長期討論的話題.本人的觀點是12v機要大于40v耐壓24v要大于100v,初學者變壓器繞不好可以適當?shù)奶Ц吖茏舆x材參數(shù),避免炸管。管子的耐壓又不可過高,高耐壓的器件內(nèi)阻都很大發(fā)熱量也會增大。變壓器是整個產(chǎn)品的心臟,不要以為初級電流很大后級一定會有好的效果,要講究配套合理。繞線方法20千赫以下我提倡用多股平行并聯(lián)繞制,在端口部位適當導線換位減少導線的分布電容。繞線方法一般用三明治的繞法,初次級夾心繞最大程度的減少漏感,漏感大對于場管來說是個惡夢隨時都有爆管的危險。這是高頻機制作中失敗原因之二。倍壓整流部分比較簡單,主要是看前級部分的頻率,如果前級是低頻對元件要求不高耐壓和電流留有一定余量是可以的,但是前級換成高頻還要滿足二極管的恢復時間,一般來講還是用等級高的管子比如HER系列,雖然有些等級低的管子(例如FR系列)勉強可以用,但是現(xiàn)在的電子市場你懂的。電解電容容量的選擇很重要要結合前級的功率來選,避免出現(xiàn)瓶頸現(xiàn)象影響后級功率。以普通單硅后級為例剩下的只有LC和SCR及觸發(fā)電路,工作原理是高壓直流電分兩路工作,一路經(jīng)電阻分壓電容充放電DB3觸發(fā)SCR,另一路是經(jīng)水面和L向C充電.當電容兩端的電壓達到28v時DB3擊穿導通觸發(fā)了可控硅,此時電容C通過電感向可控硅放電迫使可控硅關斷,因為在放電的同時與充電的極性剛好相反,所以在水里得到了與主電路相串聯(lián)的脈沖直流電。LC的選擇很重要,L和C越大頻率越低,同時C擔負著整機的功率L起著控制尖峰大小(對魚的刺激程度),單硅電路是多年來比較成熟的電路,通俗易懂簡單易學缺點是有大部分能量消耗在關斷電感上。希望這點小小心得會對初學者有所幫助,個人文化水平有限ok先寫到這里吧!
全部回復(38)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